ID: 22866551

10.4 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0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9240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0.4,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电容器的电容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容是描述电容器本身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学生通过经历此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模型的构建过程,形成物理观念和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从知识层面看,电容是描述电容器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将为后续学习传感器和电磁振荡等内容奠定基础。从方法、能力层面看,电容概念的形成过程又一次体现了用物理量之比定义物理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所涉及的概念多且抽象,学生感性认识少,初中没有此知识的学习基础。同时,建构电容概念需要设计实验探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与所带电荷量的关系,而电荷量的测量是困难的。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现象持续时间较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电容器的充放电作用,没有观察与体验。虽然电容器在各种电子仪器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学生对电容器的结构既没有初中学习的基础又缺乏生活中的感性认识。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 1.通过模型构建说出什么是电容器及常见的电容器,以及电容器的作用和原理。从物理学的视角认识自然,建构关于自然界的物理图景。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描述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电流情况。 3.通过探究电容器带点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能够自主说出电容器电容的概念。 4.通过观察模型和阅读课本找出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物理量 科学探究与思维: 1.能够利用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解决相关问题。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2.在学习电容器带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能够复习和采用比值定义法确定电容的定义和单位。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创建情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与方法,类比迁移到解决不熟悉问题,培养学生形成物理基本学科素养。 2.通过查阅超级电容器、电容触摸屏等应用的资料,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体验。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建构电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特点。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 3.对电容物理意义的理解,电容器电容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辅助支持 照相机的闪光灯,各种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电流表,干电池,静电计 教学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任务/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对应目标达成环节一 教师活动1 自制闪光灯电路师:闪光灯工作时,是用什么供电的呢 师:事实上,手机、照相机的闪光灯工作时不是靠电源供电,而是由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电容器来供电 学生活动1 学生大多数回答是电源或电池。 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电容器,能否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上面标有哪些信息 让学生观察电容器,能否回想起在哪些电器中曾经见过,说明电容器在电子设备中很重要,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小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 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2 (一)电容器 1.电容器的概念的建立 展示1.纸质电容器的内部构造提出电容器的概念 2.平行板电容器 师: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电容器能储存电荷和能量,两个导体称为电容的两极。 教师出示电容器示教板,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电容器的共同点。 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空气也是一种电介质),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作平行板电容器。这两个金属板叫作电容器的极板。 学生活动2 通过观察莱顿瓶及拆解电容器了解其结构(两块导体彼此靠近且绝缘),得出电容器的概念。 引出莱顿瓶的功能:瓶子可以容纳电荷。 让学生知道电容器的结构本质:只要是任何两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