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8405

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551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三下,三下,学期
  • cover
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 (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观”“品”“悟”能够形象表达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欣赏的动态过程。“观”指欣赏者通过“观物取象”感受事物。“品”指欣赏者根据自身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形成的审美心理经验和文化结构来凝神静听,并关联主体的记忆和想象,在品味作品过程中使之得以丰富,并使得意象呼之欲出,一旦意象产生,标志着进入“悟”的阶段。“悟”就是欣赏者在对意象再加工并发展到审美意象,最后升华出一种意境的领悟或悟道。 审美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初级感知加工阶段,可借助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观”来理解。这一阶段,通过“观物”来“取象”,即审美材料的客观刺激信息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的捕捉和搜集,把光信号、声音信号传导到视网膜、耳膜,然后转化为神经信号。中间经丘脑筛选,传输到大脑枕叶、颞叶等视觉、听觉皮层,经过对审美客体的初步感觉属性的加工和编码,同时神经镜像元系统再利用这些属性加工信息,通过类似镜像、刻录的功能对物理真实世界中的人、事、物进行初级客体属性编码,储存在大脑中,即在脑中产生了“象”,可谓脑中之象。越是美的、等级高的客体,越会在大脑中产生栩栩如生的象。 审美过程的第二阶段是高级认知和情感加工阶段,可以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品”“味”来理解。这一阶段,通过“澄怀味象”,人对脑海中物体之象的神情气韵进行细细品味、揣摩,其脑神经机制实际上是在进行审美高级认知加工和情感加工的双向并行处理过程。在这一阶段认知和情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双核处理的加工结果是会在脑海中在“象”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意象,产生对该事物或美或丑或中性的审美判断,这就开启和进入了人脑审美过程的第三阶段,即“妙悟”“悟道”的阶段。判断为美的审美对象,还会同时带来审美愉悦奖赏。如果是一般吸引力的审美对象,产生一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也即意味着审美过程的结果或结束。但如果是具备审美吸引力的审美对象,那么产生初步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愉悦,还只是处于审美第三阶段的早期,在审美第三阶段的中期还会吸引大脑打开默认系统即心智系统,开启沉浸体验式的对于美的初步“意象”的审美深度加工阶段,这一阶段是以审美意象的追寻和捕获为核心,并伴随着深度审美愉悦。一旦形成比较完满的典型的审美意象,就意味着进入审美第三阶段的后期,我们会伴随着审美高峰体验,在悟道中甚至达到至美的审美意境。所以说审美第三阶段是高级审美活动的核心阶段,是大脑高创造力的审美活动,并一直伴随着强烈的审美愉悦体验。 客体的相关感知觉信息进入大脑后,经过第一阶段的视听觉信息初步处理,形成了象,再通过第二阶段加工之后,形成了初步的意象元素,逐步在大脑中生成和创构出意象。经感官感知、高级认知和情感加工后,产生了审美判断,大脑会初步判断出刺激材料的“意象”是美是丑抑或中性,判断为“美”的刺激物还同时激发审美愉悦奖赏,这也说明判断结果为“美”,也就意味着进入审美过程的第三阶段。判断为“美”的刺激物会继续激发人脑进行“审美意象”的生成和创构。 我们借助中国古代美学范畴,从“虚静”到“神与物游”,再到生成“审美意象”,来理解审美欣赏过程中审美意象生成和创造的脑加工机制。“虚静”是审美意象追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