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C)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范围: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8分) xí hè qī dān 侵( ) 祝( ) ( )息 ( )误 ( )惯 ( )色 ( )盼 ( )当 ( )妇 ( )彩 ( ) ( )青 凉( ) 仙( ) ( )凉 简( ) 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5分) 1.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3分) 凉山消防员牺牲的噩耗传来,凉山森林消防支队的队长撕心裂肺,大凉山的村民 ( ),队员的亲属们( ),每一个人都( )。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2分) 不管……总…… 因为……所以…… 只要……就…… 虽然……但是…… (1)( )藏戏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 (2)( )我将移民到中美洲,( )我永远不会忘记中文。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菱角(líng) 却乎 B. 间断(jiān) 侵覆 C. 栅栏(zhì) 元霄 D. 圈养(juàn) 草丛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暇顾及(看) B.无济于事(补益) C.纤纤擢素手(白皙) D.乌合之众(像乌鸦那样聚集)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是一部别出心裁的经典文学作品。 B.“亲身下河才知深浅,亲口尝梨才知酸甜”,正所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C.小弟弟得到玩具后破涕为笑,他这种两面三刀的性格真让人难以捉摸。 D.听了同事的一番劝解,爸爸心中豁然开朗,由衷地感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月爱好广泛,唱歌、书法、舞蹈 她都喜欢。 B.这样的“理论家”,实在还是少一点儿好。 C.“差生 ”林老师摇摇头说:“谁说你是差生 ” D.当时我正在读《世说新语》,被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深深吸引了。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详略得当,突出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 B.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由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作者要重点表现腊八粥的香甜和八儿的天真烂漫,所以详写了“等粥”。 C.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鲁滨逊遭遇风暴流落到荒岛,开始28年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坚忍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最终返回故乡。 D.《匆匆》一文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来直接表达对时间飞逝的惋惜,而《那个星期天》一文的作者借助“跳房子”“看云彩”等举动真实地表达了等待的焦急心情。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共6处) 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拉开了序暮。看,整齐的方阵,听,热闹的掌声。800米决赛更是牵动着全校师生和六年级同学的心。我们班同学抑止不住激动的心情,聚在一起谈论着赛况。运动会,虽然是力与美的展现,但更是意志力的拼搏。 2.将下列顺序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 )那些有价值的书籍,他总是想尽办法找来读。 ( )读过后他还要说出自己的意见。 ( )至于那些没有价值的书,他从来不去读。 ( )读的时候,他十分认真。 ( )列宁对于书籍的选择是很严格的。 ( )例如这本书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他都要弄个一清二楚才肯放手。 ( )在他的房间里,那些无聊的书籍一本也找不出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 1.漫步文学沙滩,我们在古诗中赏景:“ ,冷露无声湿桂花。”我们在古诗中悟情:“终日不成章, 。”我们在古诗中明理:“少壮不努力, !” 2.“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句话出自课文《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