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统编2024年新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部编版七下 第二单元 第9课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与和等史实。 2.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3.史料证实、家国情怀: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022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与和,理解这一时期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 1.契丹族和辽 (1)契丹族的兴起 ①隋唐时期:契丹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一些汉人北上谋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9世纪后期:契丹逐渐从事农耕,建房屋、城邑,学会了冶铁、纺织。 (2)辽的建立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都城: ④统治措施: 916年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上京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封建化) 反映了辽统治者因俗而治的统治思路 1.契丹族和辽 人物速览 耶律阿保机(872—926年),出生于契丹迭剌部耶律氏贵族家庭,自小喜欢谈论国事,“虽龆龀,言必及世务,时伯父当国,疑辄咨焉”。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八部,用武力征服了周边的女真、室韦等族群。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被尊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统治期间,掠夺了大量汉人。他任用汉人韩延徽为相,改革契丹的风俗习惯和规章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修建城池,创造契丹文字,不断推动契丹的封建化进程。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2.党项族和西夏 (1)党项族的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人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政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经济: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文化:创制西夏文字 (2)西夏的建立 (3)统治措施 元昊(1003—1048年),又称李元昊或赵元昊,是西夏杰出的政治家。元昊喜欢汉文化,研究儒家经典,任用汉人为官,根据唐宋制度制定官制、军制等,依照汉文字创造西夏文字。元昊在统治期间,虽然与宋朝不断进行战争,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的交融。 西夏皇帝———元昊 人物速览 深度求索:通过表格,分析辽与西夏政权共同措施? 辽和西夏相同的统治措施包括: ①都促进农牧业经济的措施; ②都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起到了发展文化和巩固政权的作用; ③都仿效借鉴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以适应其统治的需要。 1.背景 辽太宗时,契丹得到燕云十六州,实力大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辽关系发展历程 (1)宋太祖晚期,北宋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2)宋太宗向辽发动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3)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3.澶州之战(1004年) 战 VS 和 宰相寇准 参知政事王钦若、陈尧叟 4.澶渊之盟 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 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想一想】签订澶州之盟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积极 消极 ①开启了辽宋之间长期和平的局面; ②促进了辽宋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澶渊之盟是双方在力量均衡的条件下相互妥协的产物。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