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40分钟 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秦岭平均海拔2 000米左右,挡住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断了北方干燥气流的南下,使其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秦岭南麓的汉水谷地,盛产水稻、柑橘等作物,而北麓则主产小麦、苹果、梨等作物。古人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读图,完成1、2题。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两侧的地理差异是 ( ) A.北侧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侧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 B.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 C.北侧地域的传统民居多以竹木为原料,通风性好,南侧一些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实,防寒保暖 D.北侧种植水稻、柑橘,南侧种植玉米、苹果 2.关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南方地区的植被以常绿林为主 B.北方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南方地区1月的平均气温一般高于0 ℃ D.北方民居比南方民居的屋顶坡度大 【地理与传统文化】我国二十四节气农事歌中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结合右图,完成3、4题。 3.“雨水春雨贵如油”的地区主要是指 ( ) A.①②地区 B.②③地区 C.③④地区 D.①④地区 4.解决该地春季农田缺水问题的正确做法是 ( ) A.种植喜水作物 B.种植耐旱作物 C.使用有机肥料 D.推广大棚种植 读我国四地景观图,完成5、6题。 5.有关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干旱,昼夜温差小 B.乙地冬寒夏凉,风沙大 C.丙地四季常绿,季节变化不大 D.丁地林海雪原,有东北虎出没 6.导致四幅照片所示景观差异的决定因素是 ( ) A.水文 B.气候 C.植被 D.地形 (2024·苏州学业考)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就成为天然晾晒场。同时,河西走廊也是喜温凉的娃娃菜、包菜等“高原夏菜”的重要种植区,每年夏季大量销往东南沿海地区,缓解当地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如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 A.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B.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C.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D.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8.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本地蔬菜供应紧张,主要因为 ( ) A.地形平坦 B.多气象灾害 C.交通不便 D.劳动力不足 (2024·凉山学业考)2024年12月,被称为我国又一“史诗级工程”的川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其总里程为1 838千米,预计总工期为11年。如图为在建川藏铁路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阴影部分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以下河流不是发源于此处的是( ) A.长江 B.黄河 C.澜沧江 D.珠江 10.图中虚线表示在建川藏铁路,其修建难度远大于青藏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态环境优良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C.多东西走向的山脉、河流 D.跨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11.【对比分析题】如图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下列对两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畜种有牦牛 B.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为灌溉农业,主要种植青稞、小麦 C.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区 D.两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都为灌溉水源 12.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是西北地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是其显著特征,牧区多见蒙古包 B.乙是青藏地区,地势高耸,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C.丙是北方地区,以平原、高原为主,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D.丁是南方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区。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该区域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读图,完成13~15题。 13.该区域 ( ) A.地处中高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