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高中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个3分) 一、阅读 1.B(《小蝌蚪找妈妈》不是“三维动画电影”。) 2.B(材料一显示萌芽期至繁荣期历经数十年积累才形成成熟民族风格,材料二 中《哪吒 2》的成功也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A项错误,材料二提到“不需要 刻意迎合西方审美”。C项错误,材料一提及探索发展期的动力包括“社会资本支持” 等多因素,而非首要是技术。D项错误,材料二强调“二次诠释”。) 3.D(A项,于文无据;B项,过于绝对;C强加因果。且原文是“反抗精神”,未特指 反抗权威。) 4(. 1)技术探索起步 (2)民族特色初显 (3)面临文化融合挑战 (4)技术美学有突破 (每点 1分,共 4分) 5.①电影在叙事上对传统文化主动认同和建构。 ②在技术创新上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美学追求。 ③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丰富了动画电影的内涵。 ④传统文化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文化产业上的创新发展。 (每点 2分,答对 3点得满分。其他答案答及动画电影与传统文化两者相互促进 影响等关系,并形成合力,言之成理即可) 6、A(文本以顺叙为主,整体上未穿插回忆) 7、D(梦想有实现的可能) 8、①未见大海时,童年的我想逃离束缚,天真稚气。 ②父母带我们去看海时,我最初体味到人生。 ③哥哥带我以及我和同学去看海,我逐渐独立。 ④后来带父母去看海时,我理解回报父母。(每点 1分,共 4分) 9、①时间上:大海始终在那里,象征着永恒和不变。较之人生变迁,凸显了时间 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②人生上:大海的广阔与深邃,联想到自然的浩瀚和人生的瞬息变化,引发了对 自然的敬畏与人生感慨。 ③家庭上:大海的稳定与久远,见证了家庭关系的变化,成为家庭情感的延续, 要及时陪伴与回报父母。(每点 2分,言之有理即可) 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第1页(共3页) 10.CEG。淮阴侯见高皇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3分,每处 1 分。多于 3处不给分) 11.C(文中的“考”为考察、考据。《离骚》中的“考”为“死去的父亲”。) 12.A(曲解文意。先生并未斥责苏轼,反而“奇其言”并告知四人姓名。) 13(. 1)倘若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托名在他的门下士人的末尾,这难道不是 一向的心愿吗?(文字、自托、反问句、句子大意,各 1分。) (2)即使是随意挥毫的游戏文字,率性创作,也必定会归于这些(仁义礼乐)道 理。(虽、弄翰戏语、率然、句子大意,各 1分。) 14.①求学之时,从老师那里知道范公为人杰。 ②入京师后,与范公的朋友家人交往,遗憾不能见面。 ③接受作序的任务后,读其文,对其德才的推崇。 (每点 1分,也可从立言、立功、立德方向归纳) 15.B(“月在船”不是体现烟火气,而是表现出诗意) 16.①超越个人:借劝友人“宦情须淡薄”,将个人荣辱置于天下太平之下,彰显 心系社稷的格局; ②胸怀苍生:“只应天下乐”直言以百姓安乐为理想,与《岳阳楼记》“先忧后乐” 精神一脉相承; ③心系边患:“干戈隔一川”以地理意象写边疆危机,暗含对边防的深切忧虑; (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需结合诗句分析,紧扣“忧天下”“致太平”整合作答。) 17(. 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每句 1分,共 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A 19.A 风驰电掣(转瞬即逝) B 虚无缥缈 (每个 2分,词义相近,搭配恰当可得分) 20.上句:复古派薄今厚古 下句:空想派弃实逐虚(每个 2分,共 4分) 21.甲: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吗? 乙: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 (每句 2分,共 4分) 2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