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历程 D.拉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4.希罗多德在《历史》开篇中说:“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 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写宗旨时说:“究天 历史试卷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由此可知,他们都( A.真实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B.受到大一统时代的影响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C.展现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 D.具有历史学家的使命感 注意事项: 5.下表所示为古代朝鲜部分文人的室名(斋号)。.据此可知(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喜惧堂 独乐堂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不知轩 乐山亭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学而斋 咏归斋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求仁楼 观逝亭 A.古代朝鲜建筑技术较为发达 一、选择题:本试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B.儒家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明显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1.有学者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划分为中原文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辽文化区、甘 D.古代朝鲜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青文化区、江浙文化区和长江中游文化区六个区域,形成了类似“花朵”的结构,中 6.清朝初期,统治者在东北地区推行招民是荒政策,内地汉族移民的大量涌入使满族人 原文化区是“花心”,其他五个文化区是“花瓣”。该学者的观点( 对农业和商业的参与度逐渐提高。到乾隆时期,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一带人们的 A.强调了中原文化的源头性和优越性 生活由渔猎兼农牧、崇尚勇武到知农务本、向文尚仁转变。这反映出( B.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同步性 A.文化交流推动社会发展 C.突出了中国早期区域文化的独特性 B.内地居民主要向东北迁移 D.凸显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中原文化向边疆的传播 2.明末清初,徐光启等编撰的《崇祯历书》和康熙皇帝召集学者编订的《历象考成》 D.南北经济发展已趋向平衡 均吸纳了西方有关月亮的科学知识。民国时期,天文学家陈遵妫撰写的《天文学概论》 7.澳大利亚最初是英国的天然监狱,移民主要是流放犯。牧羊业兴起后,大批自由移 详述了月地距离、月球大小、质量等内容。这一时期,教科书、大众期刊、学生丛书 民前来圈地养羊,使得澳大利亚自由移民人数大大超过了流放犯人数。1851年“淘金 等也纷纷介绍月亮知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热”兴起,自由移民蜂拥而至,此时澳大利亚移民人口结构已经以自由移民为主了。 A.传统文化呈现西传态势 该变化缘于( B.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 A.澳大利亚的气候适宜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 B.英国民众反对犯人流放澳大利亚 D.天文学成就居世界前列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在中世纪,欧洲大学整个课程设置只有文法、算学、几何等几门基础学科。阿拉伯 D.英国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 帝国文化传入欧洲后,英国、德国等公立学校的学科设计均与阿拉伯专科大学有内在 8.自2011年叙利亚内战以来,大量叙利亚人沦为难民。这些难民不但涌向周边国家, 联系。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高等学校的课程更是受阿拉伯大学影响加入了天文学、 还通过取道地中海、绕道巴尔干半岛等方式涌入欧洲,使欧洲国家遭過了前所未有的 逻辑学、修辞学等课程。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难民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推动了欧洲大学的发展 A.全球治理机制的缺位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战争是难民形成的主要因素 C,中东地区的持续动荡 [离二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二历史第2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