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75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尼罗河在埃及被称为“水的原始颂歌”;印度河和恒河打开了古印度文明之门,被称为“永恒的磐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奔腾不息的黄河,成就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这些可以用来说明( ) A.世界文明呈现出交融特征 B.自然环境决定文明特征 C.人类文明产生具有相似性 D.农耕文明拥有扩张潜能 2.亚历山大发行过一系列带有希腊神祇的纪念币,其继承者们也模仿并打造了大量的相似钱币。这些钱币在中亚与印度的流传,直接或间接地唤起这些地区的人们对希腊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的回忆。据此可知,亚历山大() A.推广了希腊文化 B.传播了基督教义 C.统一了货币形制 D.加强了中央集权 3.“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着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它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描述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古罗马帝国 C.印加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公元757年,日本《户令》第33条规定:“凡国守,每年一巡行属郡,观风俗,问百年······部内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发于乡闾间,举而荐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据此可知当时的日本( ) A.效仿唐朝察举选官 B.深受儒家伦理浸润 C.封建集权统治加强 D.社会风气日见淳良 5.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以“封土”为纽带建立了封君封臣制度,并由此形成了公、侯、伯、子、男、骑士等不同爵位。下列关于该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不同阶层间的等级差别不明显 B.国王与臣下以血缘关系相联系 C.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D.体现了王权对各级贵族的妥协 6.12、13世纪,英国庄园以劳役地租为主要的剥削手段。到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庄园领主逐渐放弃传统的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乐于接受货币地租。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国王权力的增强 C.城市获得自治权 D.庄园经济的瓦解 7.14~16世纪,西方绘画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去除烦琐的装饰,强调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笔触上抛弃了传统的呆板,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热情奔放”。这一转变反映出( ) A.宗教改革动摇了教会统治 B.理性判断推动了自由平等 C.科学发展摧毁了宗教迷信 D.人性复苏冲击了神学观念 8.下图可以直接用来研究() A.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新航路的开辟 C.亚历山大帝国的衰落 D.全球联系的建立 9.下图为1250至1980年间英国人口和实际工资变化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19世纪以后变化趋势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A.海外殖民的扩展 B.圈地运动的发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民主制度的确立 10.19世纪中期,全球爆发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俄国1861年改 革、美国内战、意大利和德意志实现统一以及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重大事件反映出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是() A.奴隶制在全球范围彻底废除 B.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C.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始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1.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宣布公社内“财产公有,共同劳动,按劳分配。”亚当·斯密认为应该关心劳动者的福利,要制定最低工资率,在经济增长时提高工人的工资。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认为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这些思想都主张( ) A.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C.政府调节阶级矛盾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