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四)(青藏地区&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5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冬虫夏草又名中华虫草,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我国中药中的瑰宝,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三大补品,有“百药之王”的美称,其价值昂贵,有植物中的“软黄金”之称。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冬虫夏草的产地在 ( ) A.青藏高原西北部 B.新疆塔里木盆地 C.青藏高原东南部 D.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 2.“掠夺式”采挖冬虫夏草可能导致 ( ) ①草甸破坏严重 ②虫草资源枯竭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沼泽湿地大面积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地理与艺术】如图是一幅典藏版画作品《初踏黄金路》。请从地理视角欣赏这幅版画,完成3、4题。 3.图中人物的民族服装特点 ( ) A.符合西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B.符合东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C.与高寒气候区昼夜温差大相关 D.与千沟万壑的地形区特征相关 4.图中描绘的丰收场景可能是 ( ) A.高原河谷,人们收获青稞和小麦 B.沙漠绿洲,人们运送棉花和瓜果 C.内蒙古草原,牧民们放牧牛羊 D.河套平原,农民在收割水稻 读青藏地区略图,完成5~7题。 5.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是青藏地区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主要原因是 ( ) A.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B.海拔较低,风力较小 C.靠近河流,灌溉便利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6.科考发现青藏高原开始变湿变暖,造成的后果可能有 ( ) A.冈底斯山脉的冰川面积加大,高原生物数量迅速增多 B.冰川融化加剧,三江源区域河流源头水量增加 C.昆仑山脉的冰川崩塌,导致地震灾害频发 D.湖泊水位上升,青海湖成为淡水湖 7.现在三江源地区成为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有生物演化“天然实验室”的美誉,其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气候 (2024·凉山学业考)2024年12月,被称为我国又一“史诗级工程”的川藏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其总里程为1 838千米,预计总工期为11年。如图为在建川藏铁路及周边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阴影部分是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以下河流不是发源于此处的是 ( ) A.长江 B.黄河 C.澜沧江 D.珠江 9.图中虚线表示在建川藏铁路,其修建难度远大于青藏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态环境优良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C.多东西走向的山脉、河流 D.跨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10.图中的交通枢纽①是 ( ) A.郑州 B.株洲 C.徐州 D.兰州 【地理实践题】2024年暑假期间,武汉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到青藏地区开展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共同完成研学报告。结合下图,回答11、12题。 11.同学们出发前做的准备工作及原因,正确的是 ( ) A.了解满族、回族的风俗习惯———方便与当地居民交流 B.带张中国地形图———以防在西宁、林芝等城市考察时迷路 C.带上坎儿井的资料———更多地了解当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带上羽绒服、棉鞋———当地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低 12.同学们递交的研学报告中,所写内容正确的是 ( ) A.青藏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地表崎岖 B.当地的传统民居多为石块建造的碉房 C.畜牧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D.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2024·河南郑州期末)青稞是西藏自治区主要的农作物。下图为青稞及西藏自治区青稞分布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根据西藏自治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以推测青稞的主要生长习性是 ( ) A.喜高温 B.喜温凉 C.耐洪涝 D.耐盐碱 14.西藏自治区的农业属于 ( ) A.水田农业 B.旱作农业 C.灌溉农业 D.河谷农业 15.该地区的青稞穗大粒饱,原因是 ( ) ①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 ②气温高,生长期短 ③降水充沛,水源充足 ④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东部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