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 部,包括A 省、B吉林省和C 省。 2.陆上邻国:Ⅰ俄罗斯、Ⅱ 。 3.地形、河流: (1)地形类型:以 和平原为主。 (2)地形分布。 东 部 中 部 西 部 北 部 ①长白山地 平原 ②大兴安岭 ③ (3)河流。 a 、b 中国与 界河 形成 c 与支流嫩江冲积成松嫩平原 d 、图们江 中国与 界河 e 形成辽河平原 4.气候: (1)气温:大部分地区 ,夏季 。 (2)降水:降水较多,且集中在 季,冬季以降 为主。 (3)类型: 气候;特色: 。 1.东北的传统民居具有屋顶坡度小,墙体厚的特征。 ( ) 2.东北三省属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冷湿 东北三省为什么冬季漫长而寒冷 东北三省为什么有湿润区 东北三省纬度较高,日照相对较少,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东北三省的气候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典例】(2024·福建学业考节选)“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为了青山常在,东北甲林场积极探索“从伐木取材到生态建设的转型”之路。如图示意甲林场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气温、降水和地形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级行政区域是 。甲林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 (2)甲林场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夏季温暖,年降水量较 ,有利于森林生长;年平均气温 ,树木生长速度慢,成材时间长。 (3)为了“青山不墨千秋画”,甲林场加强林场生态建设。开发冰雪旅游是甲林场转型举措之一,从气候、地形角度简要分析甲林场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 提取 关键点 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数值及分布、黑龙江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转化 知识点 (1)由“林场”可知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 (2)甲林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图中年降水量图例可知,甲林场年降水量较大;根据年平均气温曲线可知,甲林场年平均气温较低 (3)甲林场发展冰雪旅游的优势是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冰雪深厚;地形属于低山丘陵,北部多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山势和缓 规避 易错点 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地形类型是山地 (2024·南阳期末)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三代塞罕坝林场人坚持植树造林,为京津地区建起了一道神奇的生态走廊。读中国部分地形图,完成1~3题。 1.关于塞罕坝林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界处附近 B.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黄土高原 C.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 D.冬季寒冷 2.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春旱均严重 B.受气候的影响,图中平原区只能种植冬小麦 C.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科技力量不足 D.生态林对北方地区起到阻沙、防风和涵水的生态作用 3.对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 4.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 ( ) A.红土地 B.黄土地 C.黑土地 D.紫土地 (2024·漯河期中)下图为哈尔滨气候资料图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松花江哈尔滨段,河流结冰期约为 ( ) A.一个月 B.三个月 C.五个月 D.七个月 6.4月份松花江流量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降水明显增多,导致河流水量增加 B.河流上游水库放水,导致河流水量增加 C.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形成短暂的汛期 D.高山积雪和冰川大量融化,导致河流水量增加 (2024·青岛学业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平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7、8题。 7.推断该平原位于 ( ) A.东北三省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8.该平原东北部年降水量小于800 mm,但属于湿润区,其主要原因是 ( ) A.三面环山,地形闭塞 B.地势低洼,常年积水 C.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D.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