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课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答案:①湿热,②水田,③鱼米之乡,④辐射带动,⑤水乡,⑥地狭人稠,⑦博彩旅游业,⑧热带、亚热带季风,⑨日月潭,⑩外向型。 考点一 自然特征与农业 (2024·自贡学业考)我国茶树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茶树喜温暖湿润,适宜生长在低山丘陵地区。如图为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 1.四大茶区主要分布于我国 (B)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位于西南茶区的是 (C) A.鲁 B.湘 C.滇 D.闽 3.我国四大茶区中气候最温暖湿润的是 (D) A.江北茶区 B.江南茶区 C.西南茶区 D.华南茶区 1.自然环境状况———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位置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地形 东部平原、低山和丘陵,西部高原和盆地 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长江、珠江 植被 常绿阔叶林 土壤 “红土地”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发展条件 ①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 ②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③水田集中连片 主 要 农 作 物 粮食作物 水稻 经济作物 棉花、油菜、甘蔗、茶、橡胶、竹等 水果 柑橘、香蕉、菠萝等 亚热带、热带水果 常见食材 莲藕、椰子、竹笋等 3.湿热气候对生产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 (1)河湖众多,水量充沛,淡水渔业发达,水运发达。 (2)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农作物,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 (3)房屋多尖顶,利于排水。 (4)居民以米饭为主食。 (素材)“江淮水为田,舟楫为室居。鱼虾以为粮,不耕自有余。”这是苏轼所作的《鱼蛮子》中的一段。根据材料完成1~3题。 1.该诗句描述的是我国 (B) A.平坦富饶的华北平原 B.河网稠密的江南水乡 C.冰川广布的雪域高原 D.林海雪原的东北地区 2.与该区域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D) A.耕地以水田为主 B.淡水渔业发达 C.传统交通运输以水路为主 D.土地贫瘠,热量不足 3.到该区域能够品尝到的特色水果应该有 (A) A.柑橘、香蕉、荔枝 B.苹果、杏、梨、桃 C.西瓜、葡萄、石榴 D.无花果、哈密瓜、苹果 考点二 长江三角洲 (2024·重庆学业考)读长江三角洲四大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其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 (2)四大产业中心中,作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的是C(填字母)。 (3)该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说明当地经济发达和科技力量雄厚。集成电路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依赖的主要运输方式是海洋运输。 1.位置优越性———江海交汇之地: (1)位于长江下游,依托长江干支流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 (2)濒临东海和黄海,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3)沿海港口众多,海上交通便利,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的原因: 历史原因 自古以来,长江三角洲就是人口稠密、城镇兴盛之地 自然原因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全年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人口众多 地势 地势低平,有利于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也有利于区域间的联系和交流 水源 水源丰富,能为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用水 位置 河网密布,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可实现江海联运,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原因 人口 经济发展迅速,大量人口向此集中,促使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交通 水陆交通便利且发展迅速,加速了区域城市发展 政策 在对外开放政策中长江三角洲被确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 (素材)2024年7月12日,水利部长江委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长江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目的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河湖长制工作部署,执行落实长江流域河湖长制协作机制成效和进一步强化河湖长制流域和区域协作能力建设。读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