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3340

7.2 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任务单

日期:2025-05-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9427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万有引力,定律,学习,任务
  • cover
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以自己的现有知识基础和问题引领处身历史的背景下,经历一次自己“发现”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和表达式的过程,体会牛顿定律在推导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时的作用。领会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测量物理量的方法。感悟科学家们求真、求简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 2.结合 “月-地检验”通过思维程序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 →验证结论”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体会在科学规律的发现过程中猜想和求证的重要性。 3.通过检验和推广认识到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知道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会用该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4.通过视频材料了解“天才的发明和天才的借鉴”及引力常量的测定过程,讨论引力常量的测定在科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体会前人是如何巧妙地将物体间的非常微小的力显现和测量出来的。感悟学习中互相协作、互相借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万有引力公式,万有引力定律及公式的适用条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2.月-地检验的思想方法 【学法提示】 (一)知识准备 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是什么? 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向心力表达式有哪些 向心力的来源? (二)资源(器材)准备 查找伽利略、迪卡尔、胡适、哈雷等科学家研究太阳对行星引力问题所做的一些工作。准备课上交流。 (三)基础类和综合类作业为必做,拓展提升类作业为选择内容 【学习过程】 环节一:建立模型 行星的实际运动是椭圆运动,但我们还不了解椭圆运动的规律,那应该怎么办?能把它简化成什么运动呢 环节二: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一)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1)设行星的质量为m,速度为v,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则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写出行星需要的向心力表达式,并说明式中符号的物理意义。 (2)行星运动的线速度v与周期T的关系式如何?天文观测难以直接得到行星的速度v,但可以得到行星的公转周期T,写出用T表示向心力的表达式。 (3)如何应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消去周期T?写出消去周期T后向心力的表达式。 (提示:这是行星需要的向心力,我们要求的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这两个力有关系吗?) (4)写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与距离r的比例式,说明比例式的意义。 结论: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 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间的 成反比。 (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M以及行星到太阳的距离r之间又有何关系?根据什么得出的? (三)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概括起来有什么关系式?方向? 环节三:月-地检验与万有引力定律 计算出理论分析中的a2与天文观测中的a2并作对比,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与交流: 1.理论分析: 地球半径R=6.4×m,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一个物体放在地球表面上受到的力和将这个物体放在月球轨道上所受到的引力,满足什么比例关系?它们的加速度a又满足什么比例关系?你可以算出物体在月球轨道上的加速度吗? 2.天文观测数据分析: T=27.3天,地球半径R=6.4×m,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我们把物体放在月球轨道上,那么它会绕着地球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物体与地球之间的引力提供,那向心加速度怎么求出来呢? 环节四:引力常量的测定 1.观看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模拟视频,思考平面镜的作用,应用了什么方法? 2.物理学史上每一个物理物理常量的发现都代表着一段重要的 科学历史。讨论说明引力常量的测定的重要意义 【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类 1.行星之所以绕太阳运动,是因为 ( ) A、行星运动时的惯性作用 B、太阳是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