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3371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645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联考
  • cover
2024-2025学年度春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23小题,共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 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5题。 材料一 : 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作诗,一定是“ 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 ” ,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钟 嵘在《诗品序》中说: “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 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 “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 凡斯 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 可见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 本质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发自性情的产物。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 人世间的死生离别更加使人心动。如杜甫写在天宝乱世年间的诗歌: “ 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 当你看到沿途有饿死、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去关心吗?所以,作诗的真正动机 和兴起,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产生一种关怀。 诗歌的吟诵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诗词是一种美文,它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 所以诗词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例如“ 花 ” 一个 单字,就是一个音,是单音节的,这种单音独体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因此,诗歌有平 仄和结构,有一种独特的声调。而这个平仄的结构和声调,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 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诗经》大多是四字一句,就是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四字一句 才能够表现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声调和节奏。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原则上是两 字一个停顿,如“ 国破山河在 ” ,是二二一的停顿。“ 相见时难别亦难 ” ,是二二三的停 顿。这种停顿,是诗词最基本的节奏。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 色,经过了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读词背诗,要懂得它所隐藏的深厚内涵。我们来欣赏一首词,相传为李白的作品 ———《忆秦娥》。这首词写于唐朝由盛而衰的时候———天宝之乱。中国的诗词讲究出处, 字字有来历,“ 秦娥 ” 出自汉朝的一首古乐府诗,秦氏楼上的女子秦娥代表着美丽的女子。 这首词看起来是一首平常的描写相思怨别的词,可是它写在安史之乱之时,其中就有了深 意。“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 在凄清冷落的秋天,在夕阳残照之下, 一阵秋风吹过,“ 汉 家陵阙 ” ,这是我们大唐汉民族的陵墓,是我们的宫阙。从最后的两句可以看出,这不是 普通的描写男女相思怨别的词。在这首词里,有诗人对国家危乱的无尽悲哀和无限感慨。 所以,读诗词不只是“ 入乎耳,出乎口 ” ,只会背就算了。你要知道那首诗写作的时代、 写作的背景,你要把它的内容、深刻的感情读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如此精妙,是因为中国古典诗歌重视心、物之间的兴发感动,由 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生无穷;以内心的感发为主, “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中国古 人作诗,是带着感情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诗作,依然 能够受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诗歌的生命。 (摘编自叶嘉莹《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儿》) 材料二: 中华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元曲,已经 3000多年,人们学习、创作、吟诵 诗词的热情日益高涨,这既是中华诗词的魅力所在,更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在新 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华诗词事业向前迈进,取得更好成绩,是摆在诗词界面前的重 要课题。 古人云:“ 文章合为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