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溪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历史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帚(妇)”在商代人数较多,她们可以作为主帅,统领将士,参与战争;可以参加祭祀与占卜;可以负责农业生产;可以担任行政长官。这表明商代() A.女性居于统治地位 B.具有母系氏族社会遗风 C.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D.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形态 2.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新的基层行政组织郡县乡里制取代。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以地域划分民众,实现了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全面渗透。据此可知,当时() A.宗法制度影响消除 B.周王权威依然稳固 C.中央控制地方有限 D.社会转型正在进行 3.秦代商人有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根据《史记》《汉书》记载,秦政府将“有市籍者”乃至其子孙都送去戍边。据此可知,秦代() A.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B.赋税徭役征发繁重 C.推行抑制商人政策 D.鼓励发展边疆经济 4.汉代私学与官学相映生辉,而魏晋时期官学普遍衰落,“学在家族”的现象大量涌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少数民族内迁 B.儒学受到冲击 C.南方环境稳定 D.士族势力强 5.756年,唐玄宗下诏赋予地方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责。这些措施() A.导致了安史之乱 B.埋下了藩镇割据隐患 C.助长了奢靡风气 D.激化了唐末社会矛盾 6.如图为西安唐墓出土的三彩角杯。据考证,脚杯上的人物是唐朝工匠选择异域人物的真实图像制造出的希腊小海神特里同。该脚杯作为实物证据,可用于研究唐朝( ) A.三教并行的政策 B.长途贩运的商品种类 C.中西交流的现象 D.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7.白居易《杜陵叟》一诗涉及两税法的实施情况。该诗记载了天灾导致农民歉收,但地方征收机构没按规定上报灾情申请赋税减免,反而为了政绩考核而强行征税的事实。这反映了两税法() A.执行过程存在一定问题 B.脱离了社会现实 C.重复征税激化社会矛盾 D.强化了基层治理 8.宋朝《三字经》《小学》等蒙学教材多采用韵语的形式编写,以三字、四字或五字为一句,注重通过故事性叙述,使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熏陶。这体现了理学( ) A.正统化 B.哲学化 C.体系化 D.通俗化 9.“吾家之事,唯养兵可为百代之利”,宋太祖时兵员总额只有37.8万,到仁宗年间已激增至125.9万。此时天下“六分之财,兵占其五”。这反映了北宋中期() A.军队的战斗力得以提升 B.改革弊政的必要性 C.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减弱 D.社会的危机已缓解 10.史书记载,金熙宗以后诸帝都接受过系统的儒学教育,他们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用女真文翻译儒家著作,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也无不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内容。这( ) A.丰富了女真的游牧生活 B.加快了全盘汉化改革的进程 C.加剧了宋金之间的矛盾 D.促进了金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1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变”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中央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有时往往走向极端。如设立江西行省,有部分地区则跨越南岭,深入到今广东境内。这( ) A.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B.增进了行省间的协调意识 C.提高了行省的行政效率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2.如图为明代主要的进士籍贯分布情况。据此可知,明朝( ) A.进士分布取决于当地人口数量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地理环境直接影响文化的发展 D.南方地区市民阶层壮大 13.马嘎尔尼访华后,乾隆帝虽一再密令传谕沿海各督抚,“英吉利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但乾隆帝未与群臣商议,便选择对外封闭作为基本国策。由此可见,当时() A.决策机制难以顺应时势 B.闭关锁国成为朝廷共识 C.沿海形势威胁清朝统治 D.中枢行政机构职能缺失 14.有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