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0联盟2023级高二4月期中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从经济上看,大运河促进了沿线地区的兴起、发展与繁荣,为中华民族大一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统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北人南迁,小麦南进,南粮北运,南北物流、东西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通成为现实。大运河用她的乳汁哺育着依河而居的人们,成为沿线人民共同认可 材料一: 的“母亲河”。 中华民族有着善治水的优良传统。中国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 从文化上看,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 大水利工程,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 聚成共同文化。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使原来相对独立、特色鲜明的京津、燕赵、 里,对中国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创 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得以深度连接,加快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 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文化符号。 撞、融合。大运河滋养着中华文脉,有助于中华民族形成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共 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演进中,不断建造和完善的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生生不 同价值追求和文化认同,对中国文化大格局的塑造影响深远。 息的绝佳印证。《左传》记载:“秋,吴城邗,沟通江准。”公元前486年,吴 (摘编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大运河:流动的文化、宝贵的遗产》) 国在今扬州附近开挖邗沟,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 材料二: 一条有确切开凿年代的运河。西汉时期运河向西延伸至关中地区,东汉时期开凿 大运河安徽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通济渠泗县段是隋 阳渠以沟通洛水与黄河。经过千余年的营建,到隋统一中国之前,以中原地区为 唐大运河现存不多的活态遗址,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河段之一,成为研究隋唐大运河 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的中国大运河体系已初步形成。公元605年,隋场帝下令重 的“活化石”。修筑于隋代的通济渠堤坝则被后人称为“隋堤”。千百年来,关于 新疏浚邗沟,疏凿长江以南的江南运河。北宋晚期,战乱不断,运河航道雏护逐 隋堤景致的描写,常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如杜牧《隋堤柳》诗中写道:“夹岸垂杨 渐松弛,航道不断淤积,航运逐渐中断。元统一中国后,组织开凿了会通河。 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隋堤烟柳、通波千里”的景象依然可见。 “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较多”。作为沟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如今,古韵悠然的河道仍旧为两岸的农田灌溉发挥着积极作用,用水的灵秀 浩瀚版图的水路命脉,大运河的修建和贯通,从地理上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 滋涧着流域周边的人们,也孕育了这方水土丰美而醇厚的文化。大运河安徽段为 军事中心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塑造九州共贯、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 研究大运河史、水运史、交通史和陶瓷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 从地理上看,中国从西向东逐级降低的“三级阶梯”地形特征,有利于东西 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此外,大运河流域还传承着众多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走向的长江、黄河、准河等自然大河及其流域孕育出古中华文明,但不免造成南 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及其与之相关的器具、手工制品, 北地理阻隔。中华民族要实现大一统,必须将自然大河彼此分隔所形成的多元文 它们都诉说着大运河悠久的历史。 化板块进行联通和整合,解决南方和北方分离、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等问 1999年5月,在安徽省淮北市,发现了濉溪县境内的柳孜运河遗址,出土 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南北贯通且联通东西走向自然大河的大运河,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