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启用前 名校联考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年级适应性演练 历史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据记载,大禹建都“追中”于“大嵩山”之“河”旁。登封“王城岗城址”、新密“新砦城 址”与偃师“二里头城址”,被认为是夏朝早、中、晚期都城所在地,它们都在“大嵩山” 区域内,与商代的都城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洹北商城与殷墟等均在当时的“天下之中”。 这体现了 A,建都理念与中央集权的契合 B.城市政治职能的加强 C.空间秩序与政治理念的结合 D.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商君书·垦令》有“重关市之赋”的规定;《汉书·王莽传》言及秦“置奴婢之市”;东晋 《华阳国志·蜀志》谓成都“市张列肆”;成书于南北朝之前的《三辅黄图》,载富平津(今 河南孟津)西南二十五里处有“直市”。这表明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B.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C.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D.商业贸易具有一定保障 3.唐高宗后期,吐蕃蚕食西域,绿洲诸族附而旋叛,(丝绸之路)陆路诸道很快陷入壅塞状态, 海路交通则一直平稳发展。武则天时期,中印海路网络畅通便利,当时从南海到波斯湾乃至 红海、非洲东南海岸之间的万里航线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史称“广州入海夷道”。这可用 于说明当时 A.国内外形势影响水陆交通 B.政治态势制约中外关系发展 C.造船工艺水平大幅度提高 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 ·25届高三适应性演练·历史第1页(共8页)】 表1北宋财政岁人品种构成变迁表 品种及指数 时期 钱(贯) 五谷(石) 绢布(匹) 草(围) 天禧五年 2653万,100 2983万,100 1456万,100 3000万,100 治平年间 3682万,139 2694万,90 875万,60 2940万,98 元祐元年 4848万,183 2445万,82 151万,10 799万,27 表1数据的变化主要缘于 A.纸币流通的广泛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积弱局面的凸显 D.赋税制度的变革 表2明代社学教规简表 推行者 条例 内容 其他相关条例 所遵教规 立社学 兴举社学牌 牌行岭北道 训蒙大意、教约 自定 兴举社学; 王阳明 颁行社学教条 训蒙、教约 《训蒙大意》 批立社学师 行零都县 与《教约》 立社学 者老名呈 建立社学牌 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世俗化的倾向突出 B.“致良知”主张已经深入人心 C.传统教化方式发生嬗变 D.“格物致知”的理论开始萌芽 6.光绪初年以后,清廷相继在十六个国家派遣常驻或兼驻使节并部分建立使馆,出使大臣由朝 廷大员及各省督抚不拘资格保举,使官职员则由出使大臣自行决定,期满后则须同进退。使 馆人员大都属于临时差遣的性质,当时使臣多不谙熟外文,“清季遣使数十年而外交人才仍属 寥寥”。这可用于佐证清朝晚期 A.传统选官制度革故鼎新 B.中央权力的不断下移 C.外交近代化的曲折发展 D.宗藩关系受到了冲击 7.1905年,河北保定设立习艺所及清苑实习工厂,资金1000元,主要从事纺织产品生产。 1910年,在南京南洋赛会中,保定习艺所生产的线带、衣料及被面获金质奖,而保定工艺局 生产的丝、棉织被面、褥面则获银质奖。材料表明 A,西方对中国经济侵略受阻 B.清末新政客观上助推了经济发展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D.民族工业发展助推经济结构优化 【 ·25届高三适应性演练·历史第2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