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4753

7.1 行星的运动 (表格式)

日期:2025-05-0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1161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行星,运动,格式
    教学设计 课题 行星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全章知识的先导,更是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本节知识内容本身很难进行探究和思维,但包含十分丰富的科学史料。因此,本节的教学设计应立足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关于天体运动问题的研究历史,感悟科学家求真、求简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学生对有关科学家的事例可能略知一二,但对科学家的发现、创造过程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学情分析 本节先从运动学的角度描述天体的运动,从介绍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口心说,再提出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按照人类认识天体运动的发展历史学习本节内容,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科学足迹的阅读、互联网搜集资料和小组交流,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感悟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强化了运动与相互作用观。(2)科学探究与思维.通过动手操作画椭圆,自己归纳总结椭圆的特征,从而对椭圆有一个感性认识。阅读教材及数据分析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个规律及该定律的科学价值和k值大小与中心天体有关,与行星无关。(3)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拓展内容的学习,体会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会对描述自然追求简单和谐是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代表人物和内容。(2)理解开普勒定律的内容,会应用其解释一些天体运动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个规律及该定律的科学价值和k值大小的影响因素。体会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检测与作业1、2(检测目标1)(2)完成任务二、检测与作业3、4、5、6、7、8(检测目标2)(3)完成任务三、检测与作业7、8(检测目标3) 教学辅助支持 细线、浩瀚宇宙视频、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任务/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对应目标达成环节一新课引入内容1.展示宇宙的奥秘的图片集,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那天体运动的探索经历了哪些历程?根据课前任务,小组内汇总,交流。地心说与日心说争论是什么?托勒密的池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日心说最终战胜了地心说?学生任务/活动1.1.观看图片,感受宇宙中天体运动之美。2.组内交流,资料汇总3.组间交流.推选代表汇报感受宇宙天体运动和谐之美,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好奇心。通过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整合信息、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大胆猜想、勇于验证的科学精神。环节二开普勒定律内容2.完成做一做:用图钉和细绳画椭圆展示行星椭圆轨道运动和九大行星挂图。学生任务/活动2.1.归纳总结椭圆的特征2.观看行星椭圆轨道运动和九大行星挂图结合教材P32页,找出开普勒三个定律的内容 。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会,总结椭圆的特征,感受当两个焦点不断靠近时,椭圆形状的变化。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及其科学价值。行星运动的动力学关系。环节三:思考与讨论内容3.1.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时间间隔相等,扫过面积相等,那么近日点和远日点的速度关系?2.出示轨道半长轴a与公转周期T的关系表一、表二。学生任务/活动3.1.根据已有线速度的定义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