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力的合成和分解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是物理知识体系中有方法、可迁移、应用广泛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求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成的方法,在第一章也初步接触过位移的矢量合成,本节课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结合提水桶、吊灯悬吊在天花板上等实例,根据等效思想提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然后提出力的合成的探究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遵从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最后,从物理量运算的角度,提升对矢量和标量的认知。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个定则是矢量运算普遍遵从的法则,对后续学习具有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求沿同一直线作用的两个力的合成的方法,在第一章也初步接触过位移的矢量合成,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等效替代思想虽然在初中有所涉猎,但学生理解不是很深刻,要通过实例及受力分析,加深学生理解,也为本节教学做好铺垫。矢量运算的法则完全不同于算术运算法则,从思维方式上看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跨度,因此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学生在规范做图上有所欠缺,要加强引导和训练。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实例展示和合作探究受力分析,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等效替换的思想。 2.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合成遵从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科学思维:通过定量分析,熟练掌握作图分析并结合三角函数知识求解合力或分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合作练习,知道矢量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相加遵从算术法则。能区别矢量和标量。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合力和分力 2.力的合成 教学难点: 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辅助支持 多媒体教学设备(希沃白版)、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白板纸,铅笔,刻度尺等。 教学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任务/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对应目标达成环节一 内容1. 同学们小的时候提一桶水需要他人帮忙才行。如今自己就能提起来。这里蕴含了什么知识,你能用科学的语言概括它吗 一个静止的物体,在某平面上受到5个力作用,你能判断它将向哪个方向运动吗? 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将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快速进入本节课主题环节二内容2.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按照图片内容准备一桶水,请同学们完成演示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作出水桶的受力分析图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一个大人提起一桶水与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的“等效”,并从受力分析的物理情境中提出“等效替代”的思想,引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学生按要求完成: 提水桶展示 做出受力分析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一个大人提起一桶水与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的“等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学生可以在实际例子中体会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环节三内容3. 1.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教师进一步提出指导性建议,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系列问题: (1)根据我们的实验方案的设计,需要怎样选择实验器材 (2)如何保证分力与合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3)力的大小和方向该如何确定 (4)怎样研究分力和合力的关系 2.收集学生们的实验方案,多媒体展现如下方案: 3.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围绕实验方案设计进行:如何设计方案,探讨合力的求法 4.教师指导,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适时的引导点拨,引导学生做好数据记录 思考、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2.学生猜想、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 3.学生活动: (1)挑选器材 (2)写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