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6536

10 古诗二首《池上》(共33张PPT)

日期:2025-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8571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二首,池上,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0 古诗二首 一首歌 一首曲子 部编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首 shǒu shǒu shì 首 饰 shǒu xiān 首 先 造句: 妈妈新买的首饰十分耀眼夺目。 笔顺: 池上 [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浮 萍 一 道 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踪 zōnɡ 迹 jì 浮 萍 fú pínɡ 浮萍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 因此“浮”是_____,“萍”是_____。 三点水 草字头 首 踪 迹 浮 萍 流 泉 quán liú 露 lù 荷 柔 róu hé 荷花 荷叶 踪迹 足迹 撑小艇 你真棒! 词语大丰收 流水 喜爱 部首 荷叶 踪迹 露水 柔和 浮萍 角落 采花 泉眼 小 娃 ___ 撑 小 艇,偷____ 白____ 回。 不 解 藏 ___ ___,____ ____ 一 道 开。 采 迹 萍 莲 浮 踪 池 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池 上 [唐]白居易 作者简介 作家名片: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诗人,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解—诗题 池上 荷花池塘里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白 莲 指的是白莲子 浮 萍 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动作描写:作者通过对“偷采”这个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孩子的调皮可爱。 偷采 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诗意: 课文解读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懂得。解:知道、懂得。 行动所留的痕迹。 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 诗意:(回来的时候,)他却不懂掩盖自己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池上》这首诗写的是夏天“偷采白莲回 ”的情趣。写写娃娃偷采别人家白莲,不懂得藏匿行踪,写了小娃的天真无邪,淳朴可爱。 背诵 古 诗 小 池 [宋]杨 万 里 泉 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作家名片: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一生作诗二万多首。字廷秀,吉水(今属江西)人。与范成大、尤袤(mào)、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水的出口 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爱惜 细小的流水 泉水的出口 诗意:泉水从泉眼中细细地流淌出来,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泉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赋予了绿树以生命。 这两句诗描写了泉眼、细流、树荫等景物。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描写了什么?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刚刚出水的嫩荷叶 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儿 站立。 诗意:刚出水的嫩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上露出尖尖小角,早就有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描写了蜻蜓和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小池》这首诗写的是夏天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作者写了夏天小池美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