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度市2025年高三年级部分学生调研检测 历史试题 2025.04 本试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管仲建议齐桓公:“请以令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齐桓公采纳并实施了这一建议。其实施的结果是 A.“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悦)” B.“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C.“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 D.“赋禄以粟,案田而税” 2.秦汉时期,投书(匿名信)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史记》记载王温舒为中尉时,仍将投书视为合理的告发形式,这与法律规定相悖。这一现象反映秦汉时期 A.选官制度弊病明显 B.法律制度灵活变通 C.司法审判较为随意 D.社会治理复杂多样 3.董仲舒和孔颖达分别是汉唐两代官方正统儒学的代表人物。董仲舒强调“天”至高无上,是一切政治原则和制度原理的本源,“道”是“天”的派生物;孔颖达则以“道”取代“天”,认为“道”是至高无上的政治范畴。这一变化反映出 A.君主专制趋于衰落 B.世俗文化日渐活跃 C.三教合流基本完成 D.正统思想获得发展 4.明正统年间,马谨巡按浙江等地,“所至克振风裁,贪猾屏迹”,大学士杨士奇“知其廉介,特赠之诗,至以“冰霜铁石'比之,时以为确论”。马谨此时任职的部门最有可能是 A.鸿胪寺 B.宣政院 C.都察院 D.理藩院 5.表1为19世纪40年代部分国人提出的观点。这些观点 观点 出处 (美国)地既有所凭侍以自立,时又迫之不遑他计,而人人复安愚贱、泯争端,三者相乘,夫是以创一开辟未有之局,而俨然无恙以迄于今也 梁廷柟《海国四说》 像华盛顿这样有陈胜、吴广之勇,曹操、刘备之雄,得了天下而不僭位号、不传子孙,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徐继畲《瀛寰志略》 美国仅设统领、不设国王、事简政速、令行禁止的民主制度,具有永恒的价值,可以“垂奕世而无弊”。 魏源《海国图志》 表1 A.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对外政策 B.引导国人形成对西方社会的全面认识 C.推进了知识界学习西方层面的提高 D.有助激发先进人士对世界形势的关注 6.1899年以前,湖北棉花不敷本地之用,但从1902年开始,除自给外,已有相当数量的棉花出口。20世纪20年代初,湖北大量稻田改种棉花,植棉面积进一步扩大。到1924年前后,湖北成为第二大产棉省份。湖北棉花种植的发展,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农村 A.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 B.经济发展呈现近代化趋向 C.传统经济形态的消失 D.生产基本被西方列强控制 7.陕甘宁边区在减租运动中地权转移有多种方式,包括买卖、典当和典当土地的赎回等,地权移动方向主要是地主典卖土地、农民买进或典进土地。1940-1945年,大约有20-30%的土地从地主手中流转到农民手中,有的地方高达50%到60%,甚至80%以上。这说明减租运动 A.推动了农村社会结构变化 B.基本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D.为解放战争胜利莫定了基础 8.图1是1949、1952年国营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全部产量的比重(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1949、1952年国营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全部产量的比重 图1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C.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公有制经济控制力增强 9.图2所示为我国2012-2016年国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