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初步了解儿歌内容,知道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名称。 执教时间 2025年 月 ___日 前置学习 预习课文内容,读通句子,圈出生字。 搜集关于儿歌中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教师板书:“节日”二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节日”的认知: 生:我知道放寒假过后我们要过的节日叫“春节”。 生:我知道3月12号是“植树节”,在那一天我们要栽树绿化环境。 生:我还知道农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在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看龙舟赛。 师:大家刚才说到了很多节日的名称,但是在这些节日里,有一些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但外国人从来不过的节日,这些节日有一个有趣的名称———传统节日”(板书:传统)。 2.过渡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趣味儿歌《传统节日》,了解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指导学生齐读课题,强调读准“传统”,同时简单释题(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独有的节日)。 师生互动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了解节日 1.课件播放儿歌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听读并注意儿歌中生字的读音,同时感知儿歌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自主朗读儿歌,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练读几遍。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的情况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卡片,指名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生字的朗读纠正指导,注意提醒读准“巷、郎、饼、赏”几个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闹”字的声母是鼻音“n”,“转”是多音字,在本课应该读第三声。 (2)逐句出示儿歌指名朗读,教师随文再次进行字、词的朗读强调,同时指导他们读好句子的停顿与节奏(大街小巷/人如潮、先人墓前/去祭扫、粽子艾香/满堂飘、十五圆月/当空照······)。 (3)指导学生将儿歌连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再读儿歌,看看儿歌中分别都给我们列举了哪些传统节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同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知看看儿歌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将这些传统节日串联起来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儿歌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同时,引导他们明确“春节”是农历一年的起始。 学生自主朗读儿歌,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朗读、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 师生互动 学生将儿歌连起来朗读 学生再读儿歌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文中双横线内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再次进行朗读强调与指导,特别要提醒他们读准"饼"的后鼻音。同时,利用识字小游戏再次进行生字认知巩固(教师随机指读生字,引导学生进行抢读,看看谁的反应最快、读得最准确),教师针对容易读错的生字及时予以强调。 2.出示课后田字格内本课需要会书写的4个生字“贴、街、舟、艾”,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并按照不同的结构说说各自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根据他们的交流情况适时进行范写指导,强调“贴”字是左右结构且符合“左窄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