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9120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含答案解析:专题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日期:2025-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2933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三年,解析,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答案
    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2024·湖北·中考真题)194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人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七大召开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双百”方针提出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项正确;中共七大在1945年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政策,开始于195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提出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与1949年的情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B项正确;西藏和平解放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A项;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的力量,排除C项;土地改革完成于1952年底,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青海·中考真题)天安门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瑰宝,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时刻。下图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讲话的场景,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长征胜利会师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完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讲话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召开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因此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C项正确;长征胜利会师是会宁,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949年10月1日的新中国成立,而不是解放战争的胜利,排除B项;土地改革完成是在1952年,不符合题干,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歌词蕴含着历史信息。下列最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歌词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D.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答案】B 【解析】据题干“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歌词”和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出自经典民歌《走进新时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和自信心,B项正确;“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出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首歌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排除A项;“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发生在北伐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这首歌创作于1943年,原名《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后期,曾在各边区、抗日根据地普遍传唱,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洪流中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四川宜宾·中考真题)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