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79911

古建筑藻井艺术宣传介绍教育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5-02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96914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建筑,藻井,艺术,宣传,介绍,教育
  • cover
(课件网) 藻 井 中国古建筑构件 主讲人:XXX 解码古建筑藻井艺术 目 藻井的起源:从穴居到天国的营造智慧 藻井的发展:镌刻在穹顶上的中华文明史 藻井的极盛:中式美学的终极呈现 藻井的应用:永不落幕的苍穹 录 CONTENTS 藻井的起源: 从穴居到天国的营造智慧 壹 藻井的起源: 从穴居到天国的营造智慧 关于藻井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藻井起源于古代穴居屋顶上的通风采光口。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建造房屋时,以树枝、干草及石块层叠覆盖,搭建出高于屋顶平面的空间,以解决室内采光、通风的问题。随着居住环境的变迁和建筑技术的成熟,这种实用的功能逐渐被舍弃,演变为装饰构件。 藻井的起源: 从穴居到天国的营造智慧 固然说法很多,但藻井的起源很大可能是多元性的,是历史、技术、文化、宗教等多重因素交织发展的结果。不同文化支流在碰撞中交融,最终汇成独具东方韵味的建筑语言。 也有学者认为与藻井的起源与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天象有关,早期的藻井中确实有以日月星辰为装饰纹样的。由于对自然神明的崇拜,古人将天象的理解引入到建筑中,希望以达到保护建筑物的目的。也有学者认为藻井起源于中亚,由建筑结构的变化发展而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汉地,最早应用在石窟建筑中。 藻井的发展: 镌刻在穹顶上的中华文明史 贰 藻井的发展: 镌刻在穹顶上的中华文明史 01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审美观念不断丰富完善,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升,藻井经历了由实用性建筑构件到装饰性建筑构件、由简单到繁复、由疏朗到繁密、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 02 目前可见萌芽阶段的藻井形式,多见于汉朝时期的陵墓建筑中,样式较为简朴,绘制日月星辰等天象图案,如四川三台县郪江汉墓、郑州打虎亭汉墓中都有较简朴的藻井结构出现。这些陵墓建筑有明显的模仿地上建筑的样式,有斗拱、有梁柱,非常形象逼真。所以合理推测至少从汉代起中国古建筑中就出现了“藻井”这一内檐装修形式。 藻井的发展: 镌刻在穹顶上的中华文明史 01 除了日月图案,东汉时期莲花图案和菱形图案开始较多装饰在藻井上,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认为是高洁的代名词,在佛教中也被看做圣物,可能是受到东汉时期佛教传播的影响。菱形图案根据推测可能是窗格形象的象形,受到“视死如视生”思想的影响,将当时在建筑普遍使用的菱格纹饰装饰在陵墓中。郑州打虎亭汉墓藻井中,可看到莲花图案和菱形图案的使用。 02 打虎亭汉墓是东汉晚期的两座大型壁画、画像石墓,位于河南省密县打虎亭村西。墓内石刻、壁画为东汉绘画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墓室顶部,刻有由莲花和菱形图案组成的藻井,边框刻缠枝纹,其外侧满刻各种仙禽神兽,可能是当时地面建筑藻井设计的反映。 藻井的发展: 镌刻在穹顶上的中华文明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战争频繁,佛教发展流行,佛教图案开始更多出现在藻井上,尤其在佛教石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藻井艺术自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莫高窟的藻井壁画中,出现了三层相套的藻井形式,三个由大到小的正方形,以中心各旋转45度角进行递减,形成诸多方井套叠的结构模式。在其中绘制忍冬纹、火焰纹、莲花、飞天等等,色彩丰富艳丽。 魏晋南北朝时期 藻井的发展: 镌刻在穹顶上的中华文明史 隋唐时期,从敦煌的石窟壁画中,可以看出龙、凤、狮子、莲花、石榴、葡萄、团花等图案开始出现在藻井装饰中。图案新颖多变、朝气蓬勃、富丽堂皇,反映了唐前期交融昌盛的文化和日益强盛的国力,一展盛唐气象。 在长期的文化融合之后,藻井已逐渐摆脱简单的四边形层叠的形式,后期又出现了中心以花纹图案分隔形成的八边形图形,形成了四边形藻井到八边形藻井的过渡。同时,唐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