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县四中2025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社会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齐物”;“逍遥” B.“天行有常”;“仁政”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非攻” D.“制天命而用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3.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4.公元前5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希腊地震不断发生,有时还引起海啸。时人认为这是神灵的警示,修昔底德则认为地震不过是巧合的自然现象,而海啸是由地震吸引海水离开海岸,海水回冲后产生的水灾。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具有理性精神 B.强调了人的个性自由 C.集文化之大成 D.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 5.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D.古巴比伦 6.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区域分工的出现 C.人口政策的调整 D.高产作物的传入 7.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图6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8.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国际移民在1970年只有8200万人,2000年增至1.75亿,1980-2000年,发达国家接纳移民从4800万增至1.1亿,发展中国家接纳移民从5200万增至6500万。这一现象反映出() A.当代难民群体在持续扩大 B.经济全球化在加速发展 C.移民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 D.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9.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③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实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上述两种观点() A.全面描述了近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B.较为准确反映了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