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三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单选题(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中国古代关于洪水的神话中,“大禹治水”、“共工治水”最为人熟知,他们采取了“治”的方式来战胜灾难;而古代西亚神话中,苏美尔人面对洪水灭世的灾难时,吉乌苏德拉造了一艘大船,带着自己的家人和部分动物乘船躲过了灾难。这反映出 A.世界早期文明具有多元性特点 B.自然地理环境影响文化特性 C.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 D.古代不同区域文明缺乏交流 2.汉谟拉比在统一两河流域后,将巴比伦城主神马尔都克的地位提高到众神之上,同时为各城之神修建或者重建庙宇。在其颁行的《汉谟拉比法典》序言中,自诩为“天神安奴与地神恩利尔所宠爱之人”及“众神之王”。这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 A.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B.维护法律崇高地位 C.信仰从多元到单一 D.政教合一初步萌发 3.从11世纪起,西欧开始了旧城复苏和新城产生的历史过程。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港湾、城堡、教堂以及交通要道周围,进行生产和交易。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中世纪的新兴城市。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当时西欧 A.资产阶级势力增强 B.城市已经具备自治条件 C.社会转型趋势加速 D.多元动力促使城市兴起 4.1184年源赖朝战胜政敌后,将广大直辖地以“恩给制”形式向御家人分封领地,御家人则再次将部分土地分给“家之子”和“朗党”等,由此产生了“将军”--“御家人”--“一般武士”自上而下层层分封的等级土地所有制。这一措施意在 A.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B.推动社会转型 C.学习欧洲庄园制度 D.强化天皇权力 5.17世纪初的英国,吸食烟草之风还仅局限于上流阶层。然而几十年后它便逾越了法律、道德、消费条件的束缚,跨越了药用属性成为人们的消遣娱乐之一,下沉至社会下层,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都成为其日常消费者。这一变化源于 A.欧美物种交流的扩大 B.欧洲商业格局的变化 C.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 D.世界殖民贸易的发展 6.15世纪末16世纪初,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这些行为 A.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 B.确立了欧洲世界霸主的地位 C.引发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到来 D.推动了东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7.在印刷机出现之前,欧洲人的阅读机会相当有限,普通人往往只有教堂的告示牌可以阅读。在15世纪以后,印刷机为欧洲人提供了各种新颖的和令人兴奋的读物,如旅游指南、诗集、小说、艺术和建筑史、烹饪和药方、地图、海报、漫画和乐谱。据此可知,印刷机在欧洲的应用 A.普及了学校世俗教育 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C.开启了机器生产进程 D.推动了价格革命的开展 8.1871年.俾斯麦在《北德意志联邦宪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新宪法.建立起了特殊的普鲁士式的君主立宪制。新宪法决定了国家对政治生活,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加强干预,国家“保护”和国家“干预”成为德国经济现代化的显著特点.也是它的重要助力。这体现出当时德国 A.君主政体阻碍社会进步 B.延续传统维护专制集权 C.制度变革助推经济发展 D.国家干预排斥市场经济 9.如表为某国政治制度的运行(部分),如表中的“某国”应是 三权制衡的功能 1789-1984年 总统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