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 了解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外交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阐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准确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理解万隆会议的背景、“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及影响。通过分析史料,提高归纳总结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运用史料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外交成就的取得,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绘制外交大事年表,增强历史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认识到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来之不易,感受中国外交家的智慧和风采,激发民族自豪感;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万隆会议及 “求同存异” 方针。 2.教学难点: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新性和重要性;认识 “求同存异” 方针在万隆会议中的关键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内容:展示叙利亚代表落寞坐姿,塞尔维亚总统与美国总统会面的图片,以及清末签订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失败的相关图片。 教师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这些事件体现了什么问题?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图片中人物的神态、外交场景等细节,联系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分析弱国在国际外交中的无奈与屈辱,体会 “弱国无外交” 的含义。 过渡语:正如大家所见,近代中国外交充满了屈辱。那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16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新课讲授 1. 外交政策 (1)近代外交 展示内容:展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签订场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周恩来对近代中国外交评价的言论。 教师提问:从这些资料中,大家能总结出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外交局面?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条约内容中割地、赔款、通商等不平等条款,以及外交谈判中中国的被动地位,总结近代中国外交屈辱、不平等、无自主权的特点;从国家实力、政治制度等方面分析原因。 过渡语: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全新的外交政策。 (2)新中国外交政策 展示内容:展示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资料,以及周恩来关于外交政策的言论。 教师提问: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分别是什么含义?有什么作用? 提示引导:让学生从资料中找出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依据;引导学生理解 “另起炉灶” 是不承认旧条约,保证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是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主权;“一边倒” 是联合社会主义国家,避免孤立。 过渡语: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引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 (2)新中国外交成就与困局 展示内容:展示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苏联等国建交的资料,以及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的资料,包括外交孤立、封锁禁运等信息。 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面对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新中国外交面临怎样的困局? 可以从建交国家数量、国际环境等方面思考。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从建交国家的数量和类型总结成就;从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方面分析困局,理解新中国外交面临的严峻挑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