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0580

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共2份)

日期:2025-05-0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8次 大小:2130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放射性,元素,衰变,教学设计,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 课题 5.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指出了天然放射现象产生的机理,即原子核的衰变以及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遵从的规律。在教学中,对于衰变方程式、半衰期描述的对象、统计规律等知识的学习,应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相关知识,并注意运用类比的方法,重视知识的迁移。本节重点是衰变、β衰变及其规律和半衰期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正确书写衰变方程,正确认识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在核反应方程中保持不变的含义,进一步领悟物理学中守恒的思想。半衰期概念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但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会计算较简单的半衰期问题即可。 在此基础上,本节还介绍了核反应、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特别强调了辐射与安全的相关问题。这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开展讨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最后,布置学生课后阅读“科学漫步”栏目,以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和学习的空间。 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从内容上来讲非常抽象,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讲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多。其中,半衰期的统计意义和衰变的本质,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设计中,力图通过推理、类比、例证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实施突破,用经典的、常见的习题作为课堂巩固,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此外,应该强调统计概率思想在微观世界探索中的重要性,同时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原理,理解并掌握放射性应用的原理,并能运用与实际生活。科学思维∶通过理解ɑ衰变和β衰变,会计算原子核的半衰期。 科学探究: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应当尊重实验事实,不能仅仅依靠守恒定律主观臆造。能面对真实情境,从不同角度提出并准确表述可探究的物理问题,作出科学假设。 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辐射的危害与防止,养成良好的科学操作习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衰变的规律和方程,半衰期的概念,核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衰变的规律和方程。 教学辅助支持 (实物、教具、实验设备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多媒体设备、智慧课堂。 教学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任务/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对应目标达成环节一 新课引入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一批人追求“点石成金”之术,他们试图利用化学方法将一些普通的矿石变成黄金。当然,这些炼金术的愿望都破灭了。那么,真的存在能让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的过程吗?(动图播放点石成金)PPT展示 学生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内容。 为学生了解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现象创设思考的空间。新课教学 1.原子核的衰变 所谓衰变是指一种原子核放出某些粒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根据放出粒子的不同,可以把衰变分为放出ɑ粒子的ɑ衰变,和放出β粒子的β衰变。 ɑ衰变: (铀核)具有放射性,让它放出一个ɑ粒子后,质量数会减少4,电荷数会减少2,电荷数就变成了90,质量数就变成了234,这样就变成了(钍核)。 大量事实表明: 原子核衰变时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 微思考: 在衰变中,新核的质量数与原来的核的质量数有什么关系?相对于原来的核在元表中的位置,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应当向前移还是向后移?要移动几位?概括出衰变的质量数、核电荷数变化的一般规律吗? β衰变: (钍核)是不稳定的,继续放出一个电子发生β衰变,质子数会加1,核子数不变,电荷数就变成了91,得到。 微思考:在β衰变中,质量数、核电荷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原子核里没有电子,β衰变中的电子来自哪里? 进一步研究发现,β衰变的实质在于核内的中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