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1115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6195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高二历史试题 2025.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时期,儒家把音乐分为“德音”和“溺音”,认为“德音”可以“正纪纲,定天下”,“溺音”则消磨人的意志,损害德行。墨家提出“乐逾繁者,其治逾寡”的观点,批判贵族统治者沉迷声乐的行为。这说明儒墨两家 A.关于音乐的认知截然不同 B.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C.探寻礼崩乐坏问题的根源 D.关注音乐对政治的影响 2.晚唐以后,海上贸易逐渐成为中国与域外商业往来的主要方式,即使在中国、阿拉伯与欧洲进行陆路三相交流变得安全的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也没有恢复昔日的繁荣。造成这一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国 A.航海造船技术取得突破 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C.出现民族政权并立局面 D.中央政府组织能力下降 3.明朝思想家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良知就在我们生活的当下世界中,无须到超越的世界去寻找,也无须繁琐地读书穷理或端坐静默,只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做,良知就会自动显现出来。与此主张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C.“道可道,非常道”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4.17-18世纪,中国人口曾有多次大规模移动,其迁徙范围和方向如图1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图117-18世纪中国人口迁徙示意图 A.工商业的发展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 B.战乱和饥荒造成中原人口的大量减少 C.人口稠密的省份向人口稀少地区迁移 D.“编户齐民”带来人口增多和管理强化 5.1861年京师同文馆成立以来,首次将经济学、语言学、化学、医药等领域的“利润”“贷款”“辅音”“单数”等新的术语注入到现代汉语语言表达体系中。此外,还翻译《万国公法》《星轺指掌》《公法便览》等有关国际法方面的书籍并向学生传授。这些做法 A.发扬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践行了实业救国的理念 C.适应了科举选官的需要 D.突破了中体西用的羁绊 6.图2为晚清时期《新铭画报》上刊登的一则名为《姑娘御车》的插图及文字评论。据此可知,当时 A.社会风气十分开放 B.新式教育已经普及 C.新旧思想观念交织 D.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7.1921年2月蔡和森在《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一文中写道:马克思主义的骨髓在综合“革命说”与“进化说”,专恃革命说则必流为感情的革命主义,专恃进化论则必流为经济的或地域的投机派主义。该观点 A.体现了先进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B.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进程 C.体现了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认知 D.促进了工人运动高潮的到来 8.表1为1959-1960年我国人口流动的相关信息。这一时期的移民有助于 表1 迁入地 人数(万) 目的 东北 38.8 支边 甘肃 18.7 垦荒 云南 2.3 屯垦戍边 A.改善国家工业布局 B.开发边疆巩固国防 C.促进国民经济调整 D.支援三线建设开展 9.首个国产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火爆全球。游戏中呈现的建筑、道具、服饰等都有出处,其中27个实景来自山西,如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文化遗产。由此可知 A.中国网络数字技术已经全面领先于世界 B.保护遗产传承文化已成为全民行动自觉 C.网络娱乐精品提升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力 D.山西是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省份 10.神话中的格里芬是欧亚草原上黄金宝藏的守卫者,其形象主要呈现为鹰头、鸟翼、狮身。图3是格里芬在欧亚地区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各种形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