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历史试题 2025.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文物是保存于伊斯坦布尔博物馆的《银板和约》副本泥板。该和约是公元前1258年赫梯、埃及两国在卡迭石战役后缔结,条文使用阿卡德语,书面形式为楔形文字。它不仅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和平条约,也是传世最早且有文字记载的国际条约。该文物最适合用于研究 A.早期帝国扩张与文明交流 B.人口迁徙与区域文化交融 C.商业贸易发展与文明互鉴 D.古代文字产生与演变历程 2.在7-9世纪的拜占庭帝国,随着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在境内大量定居,斯拉夫人习惯法、罗马一拜占庭法以及伊斯兰教法相互影响,出现了《农业法》《海商法》等一批新法律。这 A.完善了封建庄园自治体制 B.着眼于用市民法代替万民法 C.催生了《罗马民法大全》 D.有利于提高帝国的治理水平 3.阿拉伯帝国成立之初,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指出:“知识好比阿拉伯人失掉的骆驼,无论在哪里发现,都要把它牵回来。”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也强调:“你们应当自摇篮学到坟墓。”这 A.维系着帝国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B.成为阿拉伯多元文化的精神动力 C.满足了帝国辽阔版图的人才需求 D.为近代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借口 4.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新撰姓氏录》将氏姓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 B.完善社会等级秩序 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5.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 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6.12-14世纪,一些西欧封建主把庄园中原来实行的劳役地租普遍改变为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同时,还允许庄园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此现象反映出西欧 A.城市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 B.农民已经成为自由劳动力 C.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已崩溃 D.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 7.历史上,意大利威尼斯曾是东西方香料贸易的中心。表1是不同年代威尼斯香料进口量的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表1 年代 来自(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吨) 来自(今黎巴嫩)贝鲁特(年均,吨) 1496-1498 1060-1200 335 1501-1506 270-420 45 A.地区局势动荡 B.国际竞争加剧 C.经济实力基础 D.政治分裂局面 8.18世纪以后,英国圈地的目的不仅仅是用作牧场,而是作为耕地、用于改良土壤以提高租金等其他用途,以充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土地的使用率。据此可推知,英国的圈地运动 A.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 B.为殖民扩张提供了动力 C.有利于佃农经济发展 D.推动了农业革命的进行 9.俄罗斯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开明专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鼓励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推动俄国文化向欧洲主流文化靠拢。同时,她又宣称“要统治俄国,继续彼得的大业并推行有利于人民的改革,就必须拥有专制权力”。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A.传统观念与时代潮流的交融 B.理性精神与宗教思想的汇流 C.大众诉求与精英传统的结合 D.激进主张与守旧观念的妥协 10.1796年,《马赛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