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 曹刿论战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刿(guì) 弗敢(fó) 肉食者鄙(bǐ) B.玉帛(bó) 败绩(jì) 下视其辙(zhé) C.远谋(móu) 登轼(shì) 遂逐齐师(suí) D.未孚(fú) 旗靡(mí) 又何间焉(jiàn) 2.下列各组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不能察 B.弗敢/加也 C.公问其/故 D.肉食者/谋之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 伐F:_____ (2)肉食者谋之 谋F:_____ (3)未能远谋 远F:_____ (4)衣食所安 安:_____ (5)弗敢专也 弗:_____ 专:_____ (6)必以分人 必:_____ (7)对曰 对:_____ (8)小惠未遍 遍:_____ (9)牺牲玉帛 玉帛:_____ (10)弗敢加也 加: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又何间焉 古义:_____ 今义:空隙 (2)肉食者鄙 古义:_____ 今义:粗俗,低下 (3)牺牲玉帛 古义:_____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4)小大之狱 古义:_____ 今义:监狱 (5)可以一战 古义:____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6)再而衰 古义:_____ 今义:表示又一次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神弗福也 原意为:福气,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2)公将鼓之 原意为:鼓,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3)忠之属也 原意为:忠诚,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见:①曹刿请见F _____ ②乃入见F _____ ③才美不外见(《马说》) _____ ④不见曦月(《三峡》) _____ ⑤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_____ (2)从:①民弗从也F _____ ②战则请从 _____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_____ ④从口入(《桃花源记》) _____ (3)信:①必以信 _____ ②小信未孚 _____ ③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_____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 (4)故:①公问其故 _____ ②故逐之 _____ 7.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 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 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的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和“ ———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 ———和“ ———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2)与《孙子兵法》中“以逸待劳”战术相近的《曹刿论战》中的句子是“ , , 。 , ———。 (3)《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语句是“ , ———。 (4)《曹刿论战》中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 , ———。 (5)《曹刿论战》中曹刿先下车察看齐军车印,再登高望齐军队形的原因是“ ———。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青春永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热烈氛围里,学校开展以“青春与奋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 探究以下两则材料,思考提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方法。 材料一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率领全师抢渡湘江。在战斗中,陈树湘身受重伤,不幸被俘。在押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