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2302

北京市房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26505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试卷,答案,扫描,语文,市房
  • cover
房山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调研(一)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阅建议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1.(3 分)D(A 项,材料一只是说“《庖丁解牛》这篇寓言中的‘庖丁’一词,多个版本的《庄子》及《辞 源》《辞海》等皆注为‘厨师’”,也就是说《辞源》为“庖丁”所作的注与多个版本的《庄子》相同, 但并没有说《辞源》是依照《庄子》作的注。B项,材料一是借指出《庖丁解牛》没有涉及到厨房烹调之事 来说将“庖丁”解释为“厨师”是不妥的,解释为“屠夫”一类的更合适,并没有说《庖丁解牛》应该涉 及到厨房烹调之事。C 项,材料一中指出,“现代注本与辞书多以‘厨师’解释‘庖丁’,所据当主要是成 玄英之疏”,可见现代注本对“庖丁”的解释与成玄英之疏并不违背。D 项,材料一中的“‘庖丁’不是官, 因而与‘庖人’或‘庖正’这类担任官职者不同;‘庖丁’的劳役不是在厨房内烹调,因而与‘膳夫’之 类职事也不同”等内容可以证明“庖丁”与“庖人”“膳夫”的身份或职责是不同的。) 2.(3 分)B(A 项,从材料二中“清代宣颖《南华经解》依从陆德明注曰”这句话可以推断出清代宣颖是 认可唐代陆德明对“庖丁”的解释的。B 项,各家对“庖丁”的解释确实有不同之处,但也没有到五花八门 的程度,更不是难以辨识,这一点从材料二“综合以上各家对‘庖丁’的识读,理解有所不同,可归纳为 两种观点”中可以得到证明。C 项,据材料二谈到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人物有姓而无名者屡见不鲜。 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人,因为有姓无名,史书记载他们的事迹,其称谓往往采用‘职业(特长)+姓氏’的 形式”可以推断出“弈秋”应是姓秋的围棋大师。考题中提到的“弈秋”是向材料二之外延伸的内容,“弈 秋”这个称谓符合材料二所说的“职业(特长)+姓氏”的形式,此选项考查的是借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辨识 材料外同类内容的迁移运用能力;“弈秋”这个称谓虽是材料外的内容,但学生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学生 小学的时候学过《学弈》这篇课文。D 项,材料二作者认定“‘庖丁’意为姓丁的厨师”,就是因为作者认 为“庖丁”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下层有姓而无名、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人。) 3.(3 分)A(材料一作者认为“庖”是宰割牲畜动物之人,不是厨师;材料二作者认为“庖”是厨师,因 为材料二中有“‘庖’是厨师,这点并无疑义”。材料一作者认为“丁”是劳役者,而材料二作者则认为 “丁”是姓。) 4.(3 分)D 5.【参考答案与赋分建议】材料一作者对“庖丁”的解释是,指宰割牲畜的(社会底层)劳役者;(1 分) 材料二作者的解释是,指姓丁的厨师。(1 分)材料一作者的理由是,(就《庖丁解牛》的叙事而言,)庖 丁所展示的是宰割牛体的技艺,(1 分)日语词汇“庖丁”的含义也可印证庖丁所从事的劳役主要是宰割牲 畜;(1 分)材料二作者的理由是,“职业(特长)+姓氏”是春秋战国时期对某一领域有特长的有姓无名 之人的称谓形式,(1 分)当今社会该类称呼的传承现象(老字号)亦为明证。(1分) 【评阅建议】6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6.(3 分)A(异:出众) 7.(3 分)A(A 项,动词,称为,称做。B 项,介词,从;介词,表比较。C 项,介词,把,用;介词,凭 借。D 项,助词,的;第三人称代词,他。) 8.(3 分)B(如此,二者才能各自发挥所长) 9.(3 分)C(“项羽有‘雄’无‘英’”的说法错,文章第三段段尾明确谈到:“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 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如果能用范增之智,就一定能够成就大业”属于主观臆断,文中只是说项羽 “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 10.【答案要点】①刘邦自身是“英”与“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