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 A.引进物种一定能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高二生物 C.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D. “划区轮牧”的目的是显著提高草原的载畜量 7.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的果酒、腐乳、泡菜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它们是我国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 A.制作果酒、腐乳和泡菜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均含有细胞核 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分析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制作腐乳时主要利用了毛霉产生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单糖 A.林中绿色植物是食物链的起点B.蝉、螳螂、黄雀和鹰都是消费者 C.制作果醋、泡菜、果酒的过程中应先通气培养微生物,再密封发酵 C.该食物链中螳螂属于第三营养级D.鹰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D.制作果酒时,适当加大接种量可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 2.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几种生物的捕食关系进行了研究,得 8.双层平板法是对噬菌体进行计数的常用方法。具体做法: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琼脂含量 出的相关食物网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为2%的培养基凝固成底层平板后,将琼脂含量为1%的培养基熔化并冷却至45~48℃,然 A.若泥螺因某种原因突然减少,则克氏鳌虾的种群数 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稀释悬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倒入底层平板上形成 量在短期内将增加 双层平板(如图)。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双层培养基的上层会出现透亮的无菌圆形空斑 B.图中泥螺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一噬菌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食物网中营养级越低的生物,其个体的数量越多 A.实验用到的培养基和培养皿常用煮沸法进行灭菌 培养县整 菌落聚集体石。一。 体型越大 B.若利用双层平板法对T2噬菌体进行计数,可选用农 D.图中箭头表示捕食关系和能量的循环方向 杆菌作敏感指示菌 C.上层平板上出现的透亮无菌圆形空斑是噬菌体单独在 培养厘底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养 培养基上繁殖形成的噬菌斑 A。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包含非生物成分 D.倒上层平板时需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引起敏感指示菌和待测噬菌体死亡 B.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 9.如表列举了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箭头表示相关酶的切割位点).图是 C.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有效控制有害动物 酶切后产生的几种末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可反复利用 限制酶Alul BamHI Smal Sau3AI GATCA- 4.为研究稻虾共作对稻田杂草的影响,农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大小相同的稻田进行不同 只别序 AG↓CTG↓GATCC CCC GGG GATC 处理,50天后检测对不同杂草(稗草、鸭舌草)的防治效果,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 列 TCT GA CCTAGTG GGGT CCC CTAGT 错误的是 不处理人工除草 施用化学除草剂 稻虾共作 A.BamHI切割的是氢键,AluI切割的是磷酸二酯键 B.Sau3AI和BamH I切割产生的片段能够相连,但连接后的片段两者都不能再切割 稗草 034.2 27.51 95.69 C.相同的DNA分子被Sau3AI识别并切割的概率一般高于BamHI 鸭舌草051.05 69.81 79.20 D.T,DNA连接酶既能连接①③,也能连接②⑤,但后者连接效率低 1O.融合PCR技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形成具有重叠链的PCR产物,通过PCR产物 注:防治效果=(不处理组杂草密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