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汇报人: 跨学科主题学习 融合? 新课程? ......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教育理论 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16个学科) 根本任务:建构我国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 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 1 2 3 4 5 基于未来教育的课程理念 基于核心素养观的课程目标 基于理解性教学观的课程内容 基于跨学科学习观的课程组织 基于表现性评价观的课程评价 核心观念 新课程和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理想课堂教学是怎样的? 课堂是 “舞台” 与 “运动场” 每个学生都是舞台上的 “主角”,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学习成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课堂也是一个 “运动场”,教师是 “教练”,引导学生在知识的 “赛场” 上积极 “奔跑”“拼搏”,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01 为什么要强调素养导向 02 为什么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03 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04 教师该如何改变自己 1.为什么要强调素养导向 知识本位 素养本位 冯恩洪,全国著名教育专家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 沟通协调能力 实践能力 全球视野...... 素养导向到底是什么? 聚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 中国的孩子不是学得太多了,而是学得太少。中国的教育只是盲目地追求书本知识,而不重视书本以外的东西。很多孩子学业上很是优秀,但是生活技能确实一片空白。这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来说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2.为什么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提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的基本原则,要求加的理和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职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锁学习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学科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并规“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21世纪人才七大素养 沟通与合作 创造性与问题解决 信息素养 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 批判性思维 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 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 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 1.课程与教学改革 跨学科整合:如STEM教育、项目式学习(PBL),通过实情境任务培养综合能力: 技术赋能:北师大"AI大先生”平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个性化教学与循证教研。 2.评价体系创新 从学科成绩转向综合东放评价,如新西兰的学业监测、法国的“个人能力手册”记录学生发展。 3,教师与学校支持 教师培训:通过“未来学校变革培训"提 升教师的理解与实践能力; 学校改革:仅有9%的学校能实现持续性支持的资源协同。 从不同学科角度分析问题,整合知识和方法,从而有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跨学科主题学习能让学生接触到多种思维模式 促进思维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许多新兴职业需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满足职业发展需要 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碰撞,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 3.如何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 主题 学习 多学科 学生活动 明确的 方向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 是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整合多学科知识 和技能,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 养发展的课程。 案例--留住秋天(多学科学习) 留住春天 2 4 5 3 1 音乐课 歌唱秋天 语文课 秋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