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一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一战爆发原因 1.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垄断组织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提升,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1867-1918)、意大利、日本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2.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在瓜分世界过程中,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居于主导地位,它们之间产生更大的矛盾与冲突。 德皇威廉二世说:“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1871年 1913年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1871-1913) 1913年 英德法美工业生产比较 问题:通过对三幅图表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871 — 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3.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根) 1882 1892 突尼斯问题 意 德 奥 英 法 俄 世界霸主、殖民地问题 贸易摩擦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北非问题 4.欧洲主要列强之间的矛盾 1879 1904 1907 同盟国 1882 协约国 1907 5.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①地理:俄奥地理位置接近巴尔干;巴尔干半岛位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交界地带,是沟通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②民族:民族矛盾尖锐,存在塞尔维亚、希腊等多个民族 ③资源:森林、煤、铜、石油资源丰富 俄奥争夺巴尔干半岛原因 6.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 施里芬计划(1905) 7.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原因) 1914 年6 月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的一名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战争全面爆发 1914年7月28 日,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四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性质 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 之战。 二、一战的开始标志、性质、战线、进程 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或参与世界大战的根本目的是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就决定了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西线:英法对德作战 东线:德奥对俄作战 南线:奥对俄、塞作战 1.欧洲的三条战线 英法军队与德军对阵 西线 ,德奥联军与俄军在 东线 厮杀,奥军与俄军及塞尔维亚军队在 南线 争斗。 西线 是决定性战场。 阶段 时间 西线 东线 南线 其他 第一阶段 1914 马恩河战役(9) 东普鲁士战役 (8-9) 日本对德国宣战(8)(英日同盟) 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