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88551

初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63669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初中,科举制,练习,教案,课件,创立
    (课件网)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温故知新 1、 “开元之治”是何时出现的治世局面?其措施有哪些? 2、列举唐朝农业中出现的新农具、新技术? 手工业中的制瓷中心及艺术珍品 商业中的大都市、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3、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唐玄宗前期; 重视人才、注重吏治、提倡节俭 曲辕犁和筒车、水稻育秧移植栽培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市坊分开 安史之乱 课标要求 本课重点 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科举制创立和完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用。 《谁料皇榜中状元》 导入新课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期间,中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持续发展的盛世局面。他们的统治措施中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善于用人)那么,隋唐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通过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呢?请看视频《谁料皇榜中状元》。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二、科举制创立的过程 三、科举制创立的影响 讲解新课 1、魏晋以来,官员的选拔标准是什么? 标准 高门权贵的子弟 2、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有何弊端? 弊端 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当官 门第高低 不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3、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选官? 考试、开科取士 一、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自主学习 魏晋以来,设立中正官考察人品,把人按人品分为九个等级,得到上品评价的人就可以推荐做高品的官,这叫做“九品中正制”。 后来,高官大户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担任。于是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是世族就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官就一定得差评,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魏晋以来,官员的选拔标准是门第高低,这使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当官,不利于国家对人才的选拔。建议统治者可以通过考试、开科取士来官。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17-18页完成下面的表格。 科举制的完善 朝代 主要科目 关键人物 做法(措施) 二、科举制创立的过程 科举制的创立 朝代 关键人物 做法(措施) 隋朝 隋文帝 隋炀帝 分科考试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 明经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扩充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和武举 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自主学习 科举制诞生朝代、关键人物和做法、标志? a朝代 B人物及做法 c标志 隋朝 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进士科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完善朝代、主要科目、关键人物及做法? a朝代 b主要科目 C 关键人物及做法 唐朝 进士、明经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扩充国学规模; 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重视考诗赋 应试场面 贡院考场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 由此可见科举制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进士科考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什么?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A含义: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B最大受益者:统治者(皇帝) 。 说明进士及第的困难,同时也说明科举制是知识分子出人头地的途径,也是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的手段。 状元 说明进士科是重要的科举科目,考中进士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状元之路 入学 童子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秀才 贡生(会元) 举人(解元) 进士(状元)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独占熬头 连中三元 结合以下四则材料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