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热点核心卷 历史·新高考卷一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玉器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装饰品向晚期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的转变,其大小、形制在晚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大型玉器以及大量随葬玉器组合。这说明当时( ) A.宗教祭祀主宰生活 B.公共权力逐渐集中 C.玉器使用逐渐普遍 D.手工技术日益提升 2.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的秦末“胡亥诈立”被后世史书不断重申,成为普遍的历史认知。而北大馆藏汉简《赵正书》对胡亥继位过程的记载,则承认胡亥继位的合法性。这说明( ) A.古今贯通还原历史真实 B.多元史料丰富历史认知 C.不同立场影响人物评价 D.时代需要制约历史解释 3.宋代土地法规定:“凡典卖物业,先问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其邻以东、南为上,西、北次之,上邻不买,递问次邻。四邻俱不售,乃外召钱主。”亲邻如不愿买,必须在相关文书上画押声明,宋人谓之“批———。之后业主可以另找他人交易。这反映了宋朝( ) A.注重社会治理精细化 B.重农抑商政策已废弛 C.宗法制影响商品交易 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4.康熙十八年,礼部颁令要求各地刊印《圣谕十六条》作为乡约,“永远遵行”。雍正二年,朝廷对各条款加以详细注解,形成万余言的《圣谕广训》。这些做法( ) A.完善了国家的律法体系 B.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 C.提升了乡绅的社会地位 D.强化了乡约的规范功能 5.郑观应曾撰写《盛世危言》《易言》等论著,大谈商战,倡导改良。光绪帝诏令刊刻《盛世危言》,加上科考改试时策,郑氏著作因此风行一时。据研究,1894—1900年,《盛世危言》《易言》刊刻了20种版本,这种出版的密集程度,相当罕见。这反映了( ) A.实业救国思潮已经出现 B.出版事业实现近代转型 C.社会变革历程曲折艰难 D.变法图强成为时代主题 6.1920年初,恽代英在武昌发起和创立利群书社,其宗旨是“利群助人,服务群众”。社员们通过任教、演讲等方式向群众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讲述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意义,鼓励群众参与反帝救国运动。这反映了利群书社( ) A.注重开启民智 B.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C.宣传民主科学 D.致力于政党政治的实践 7.194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下发《各抗日根据地劳动政策的初步指示》。该指示要求从全局出发科学制定工资标准,凡农业、手工业、店员工资,应以现在生活水准能够维持生活为原则,“不高于公营工厂工资待遇的总和”,工人伤亡抚恤“不能超过抗日阵亡将士之抚恤,否则将影响于部队”。该要求( ) A.落实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B.促进了百团大战的发动 C.凸显了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 D.契合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8.1964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为32.58亿元,到1980年,重庆地区的生产总值达到了90.68亿元,并形成了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互支撑的工业生产体系。重庆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B.邓小平主持国民经济整顿工作 C.大规模三线建设蓬勃开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稳步地推进 9.1991年,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为扩大生产规模,经政府牵线搭桥,对陷入困境的杭州罐头厂实施兼并,开集体小厂兼并国有企业先例。仅三个月杭州罐头厂即扭亏为盈,“娃哈哈”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2.17亿元。上述史实体现了( ) A.民营经济力量的发展壮大 B.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 C.股份制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D.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古巴比伦文明流传下来的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借贷的记载,借贷一般分为实物和金银两类,官定利息,金银为20%,实物为33%。其中,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民事成文法较好地处理了债权和债务关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