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热点核心卷 历史·新高考卷三·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河姆渡遗址。 材料“起源于距今约7000年前的卯榫结构”说明该遗址的时间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且大量运用卯榫结构说明该遗址大量建造木式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在时间上符合,而且河姆渡遗址的建筑主要为干栏式建筑,属于木式建筑,B项正确。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其建筑多采用半地穴式,排除A项;殷墟遗址是商代的遗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属于夏文化遗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治国思想。 材料“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体现了秦始皇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B项正确。秦朝的治国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秦始皇推崇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其目的是通过宣传儒家尊卑等级观念,维护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秦始皇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察举制。 由材料可知,郑弘班次在第五伦之上,但因第五伦举荐过郑弘,每当月初月中大朝会,郑弘都弯着腰十分自谦,由所学可知,郑弘的这种做法反映出举荐者对被举荐者影响较大,易形成利益集团,从而威胁统治,这反映了察举制存在隐忧,C项正确。材料提到了郑弘、第五伦,未涉及豪强势力,排除A项;君主专制指的是君主高度集权,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仅由材料看不出官僚体制逐步健全,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 西晋末年,部分中原士人因战乱迁往河西,儒家文化得以存续和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后,河西土人东迁平城,其学说成为北方儒家文化的主要来源,这说明人口迁移实现了文化延续传播,A项正确。材料侧重于儒家文化的延续传播,没有直接提到人口迁移对河西经济开发的影响,B项无中生有,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没有提到河西或平城地区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无从体现,C项无中生有,排除C项;材料提到的是中原士人迁至河西后,儒家文化得到发展,且北魏时期河西士人大多被迫东迁平城,不能反映河西成为儒学重镇,排除D项。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赋税制度。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前期土地抛荒后,官府“严厉禁止他人‘盗耕种’”,而宋朝官府则“出租给农民耕种”,这是因为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而宋朝沿用两税法,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A项正确。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土地买卖的情况,排除C项;从材料无法推知两朝的财政状况,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土司制度。 根据材料“正统六年(1441)四月,由于忠峒安抚司等土司未能在上年的圣节、冬至及当年的正旦向朝廷朝贡,招致朝廷‘俱合问罪’”可知,明朝的官方正史记载,土司必须定期朝贡,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可以看出朝廷的目的在于凸显中央王朝的政治权威,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提升土司群体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朝廷的做法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而不是提升治理水平,排除B项;材料与内陆边疆一体化策略无关,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进入20世纪后,一些洋行开始裁撤买办,改为只聘请华籍高级代理来包销他们的商品,并组成了一个网状销售系统,这样的做法可以更有效地控制销售网络,从而更好地推广和销售商品,进一步强化经济依附关系,D项正确。面向基层市场指的是商品销售方向,这在材料中并未讲述,排除A项;材料叙述的是洋行具体的商品销售和代理,而不是洋行对整个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排除B项;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是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