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8章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单选题 1.影响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2.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 3.我国在西部的一些地区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 A.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B.少数民族同胞擅长植树种草 C.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D.畜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常年受风沙侵袭导致壁画褪色,龙门石窟常年受雨水侵蚀导致石窟开裂,保护我国文化遗产刻不容缓。读我国两大石窟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相比莫高窟,龙门石窟更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的原因是( ) A.全年降水量较多 B.全年气温较高 C.昼夜温差大 D.纬度位置低 5.保护莫高窟的有效措施是( ) A.搭建防雨棚 B.疏通排水沟 C.建设防沙林 D.保持环境湿润 6.新疆长绒棉享誉全国,棉花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来浇灌,新疆人民的古老引水工程是( ) A.坎儿井 B.都江堰 C.京杭运河 D.南水北调工程 河西走廊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种植业一直分布在灌溉水源相对稳定的狭长地带,大多种植一些耐旱性较强的作物。近年来,随着大中小城市不断崛起,该地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河西走廊沙漠广布,但凭借着较为丰富的灌溉水源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粮仓”。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青海湖 B.黄河水 C.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 D.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 8.该地种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三名航天员陈东、刘洋、蔡旭哲平安落地。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冬季夜间返回东风着陆场。读东风着陆场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9.结合图可知,东风着陆场位于( ) A.内蒙古自治区、北方地区 B.甘肃省、西北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西北地区 D.甘肃省、北方地区 10.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选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的原因是( ) A.当地是地形平坦的戈壁,降落空间大,安全系数高 B.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业建设 C.当地降水丰富,有利于降落 D.当地坡陡谷深,人烟稀少 11.按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西北地区范围包括: A.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东北 C.新疆、青海、内蒙古 D.新疆、内蒙古和甘肃、宁夏的北部 甘肃省是我国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区域之一,被称为“风光大省”,预计到“十四五”末,甘肃新能源装机将超过8000万千瓦。读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甘肃省建设风电光伏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热条件优越 C.景色优美独特 D.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13.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交通 14.该地区( ) A.河流多为外流河,水量丰富 B.冬春季节多受寒潮影响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民居多为尖顶,便于排水 内蒙古是我国东西距离最长的省区,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森林、草原、荒漠戈壁景观各异。下图为内蒙古地表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及甲乙两地的气候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甲、乙两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草地、荒漠 B.林地、草地 C.草地、林地 D.戈壁、草地 16.与甲地相比,乙地( ) A.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B.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多 C.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少 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多 17.该地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