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 2024一2025学年高三春季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题 号 12 13 14 15 6 容 案 D D B D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解析】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文明,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中“环壕、城特”“彩陶” “太阳纹、目晕纹、星座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居住、生产、生活等状况,这些发现有利于研究当时人的生存状 况,B项正碗。材料中的天象图素虽然可能说明当时人们存在莱种信仰,但不能说明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 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区战文化交流的信息,排徐C项: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材 料无法反映此信息,排除D项。 2.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及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中央政府将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主流思想,并将儒家的礼引入司法体系,在礼法结合 下,文法吏在执法时出现了“志善而违于法者免”的现象,A项正确。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否,与材料中出现的 现象无关,排除B项:理政能力高低体现为处理问题的能力,排除C项:察举制度是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出现 的现象无关,捧除D项。 3.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赋税割度,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补可知,乾元三年与 天宝十四年相比,唐政府支配的深税户和深口大幅减少,这必然导致以人丁为征税标准的租庸调制遭到破 坏,从而引发了玫府的赋税改苹,即?80年实行两税法,将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资产为主,形成了新 的征税标准,C项正确。“人口的自由迁移”说法不准确,755年,安史之乱发生,排除A、B两项:材料现象是 均田刺破坏的结果,而不足导致了均田制破坏,且均田制是由于土地兼并和政府无地可授而遭到破坏的,与 材料现象无关,排除D项。 4,D【解析】本题考查辽朝政治,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科可知,南北面官剖淡化了 辽的民族矛盾,增强了民众的政治认同,D项正确。材科反映的是过朝境内汉族对政权的态度的变化,而不 是契丹族的封建化,排除A项;南北面官剖虽然淡化了民族矛盾,但“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南北面官 制实行于燕云内地,不是边疆,且南北面官制也不是国家治理的新摸式,其早在秦汉多民族国家形成时就已 经出现,排除C项。 5,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变化,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三面夹河”“舟 车辐辏”可知,周家口由于交通便利,所以在清朝中期成为繁荣的商业城镇,C项正确。材科中“舟车辐辏”说 明是基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手工业的发达,排除A项,材料虽然反映了商业贸易繁荣,但不能说明长 途贩运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繁荣,未体现商人群体的塔起,排除D项。 6.B【解析】本题考查晚清经济,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制造矿务、农务及一切 应用机器”可知,张之涧的建议能够推动矿业、农业等产业工业化的发展,因而有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B项 正确。材科反映的是洋务军事工业的转型,由单纯的官办转向商业化,而不是企业破产,排除A项:19世纪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姓名 准考证号 绝密★启用前 湘豫名校联考 2024一2025学年高三春季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 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时问75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 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量,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 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意,并将条形码若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阴偷厅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意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