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创设情景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关于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 四岁画画的 七岁作诗的 十二岁做宰相的 让梨的 王冕 曹植 甘罗 孔融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 8 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 文本诵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意字音,断句 fǒu zāi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主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自主翻译 文本释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一起出行,约定的是正午时分。 不 而遇 文本释义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乃]才。 朋友过了正午还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离开后(朋友)才来到。 ①表示承接,于是,就。 ②副词,才。 ③副词,竟然。 ④第二人称,你。 离开 文本释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太丘长子)元方当时年仅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文本释义 你所知道的“敬辞”有哪些? 尊、堂、爱、媛、兄、弟 指语气恭敬的辞语。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龄、见、就、寿、足、论 姓、庚、干、子、恙、国 爱、青、问、询、念 存、临、允、赠 读、拜、贺、托、望 文本释义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那位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 表示感叹的语气 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 肉虎蹊 危就安 文本释义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您)中午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舍弃。 今义:委任,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通读课文,内容探究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的人物是否符合“方正”的标准?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然后举手发表看法。 从文中_____可以看出_____是_____的人。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失礼 不失礼 陈太丘的家风是怎样的?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体现其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问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是第二人称的尊称。相当于“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是谦词,是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 请说一说“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