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8076

【大单元整体教学】4.14《拧螺丝的学问》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69042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整体,单元,教学,4.14,拧螺丝的学问,设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拧螺丝的学问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轮轴从杠杆转化而来,研究的内容从剪刀、螺丝刀、跷跷板变成了用钥匙拧开的门锁、门把手、提水的辘轳、内六角扳手,具有了别样的形态和使用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轮轴的结构。教材先选择生活中最常见的螺丝刀和方向盘,引导学生认识轮轴的结构,说明轮轴的存在。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辨析轮轴的两个部分,让学生寻找削笔器、门把手、水龙头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将学生的视角从物体导向具体部位。 第二部分,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引导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实验,即:在轴上钩码不变的情况下,在轮上挂几个钩码可以使轮轴保持平衡;换更大的轮后,所挂钩码的个数是否有变化,使学生懂得在轮上用力省力,还是在轴上用力省力。 第三部分,认识各种各样的轮轴。观察多种轮轴及其使用的相关图片,分析其使用原理,懂得如何使用这些轮轴。 第四部分,了解科学史。阅读《天工开物》中关于轮轴的记载,了解使用轮轴工具的历史,且有些目前还在使用,说明这些发明创造推动了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2.学习者分析 学生此前已学习过杠杆的原理,虽然未明确轮轴与杠杆的内在联系(轮轴是变形杠杆),但这一知识为其理解轮轴省力的机制提供了潜在基础。多数学生对螺丝刀等工具的实际操作较为陌生,缺乏对轮轴结构的直观体验,导致概念抽象化,可能成为学习难点。但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若能通过实验操作强化体验,能促进概念的内化。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可在教师指导下设计轮轴省力的对比实验,突破重难点。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认识轮轴装置的结构特点。 科学思维:在比较中发现施加在轮上和轴上的力的不同作用效果。 探究实践: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出其原理。 态度责任:知道轮轴的应用对生产发展的价值。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 难点:分析在轴上用力的轮轴的好处。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介绍轮轴的结构能知道轮轴的结构特点能基本能不能研究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能通过实验知道在轮上用力更省力能基本能不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轮轴能分析其使用原理,懂得如何使用这些轮轴能基本能不能了解科学史能明确发明创造推动了技术和社会的发展 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1.工人师傅在做什么?使用什么工具? 2.螺丝刀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它分刀柄和刀把两部分,刀柄和刀把固定在一起。如图 3.螺丝刀分一字形和十字形两种,选择合适的螺丝刀把螺丝拧进木块。观察体会螺丝刀是怎么转动的? 教师小结: 螺丝刀把转动的半径大,刀柄转动的半径小。我们把半径大的叫轮,半径小的叫轴。如图, 像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轮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的装置叫作轮轴。 方向盘外侧的圆盘是轮,中心是轴。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轮转动时轴也跟着转动,所以方向盘也是轮轴。如图, 轮轴和杠杆一样都是简单机械,简单机械能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4.找一找,这些物品中哪一部分是轮,哪一部分是轴。 学生活动1 使用螺丝刀拧螺丝 组内实验,交流体会:刀把带动刀柄转动 削笔器,摇柄是轮,铅笔对面的螺母是轴;门把手,球型把手是轮,锁芯是轴;水龙头,兰花龙头是轮,阀门芯是轴。 活动意图说明: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理解轮轴装置的结构。环节二:轮轴在什么情况下更省力教师活动2 1.使用轮轴一定省力吗?分别使用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