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8082

4.1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491732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格式
    章节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时 1 课标要求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内容与学情分析 课标分析 通过物理学发展史,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熟知并且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关于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通过生活实验和生活实例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内容分析 1、本节课内容学生们初中阶段已经有过接触,但初中阶段强调的是物体保持匀速运动状态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高中阶段的表述则强调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做出铺垫。所以高中的学习并不是对初中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反而更加深刻。2、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整个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石。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应引导学生体会力和惯性作为科学概念的提出过程,体会物理观念的形成过程。3、本节课应着重理解伽利略为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思想而进行的思考的过程,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并能在实验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推理。为后续笛卡尔和牛顿的补充和总结提供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牛顿第一定律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是理解不够深入。在前三章已经学习了运动学和静力学,对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的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上还有所欠缺,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较差,但此时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对于物理实验以及各种现象兴趣很高。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家们在追寻事物本质的曲折过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了解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理解他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过程,领会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2科学探究与思维:能准确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能对该定律所揭示的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理解牛顿在归纳时抽象出的“力”和“惯性”的概念。3科学态度与责任:能通过实例说明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重难点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家们在追寻事物本质的曲折过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了解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理解他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过程,领会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阅读或查阅资料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预习课本中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对比初中所学内容,发现其中的不同并思考这种不同的目的。 学习策略 探究式方法、情景体验式方法、实验法、问题驱动式方法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落实目标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前三章所学内容,进行分类: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放在一起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第三章:相互作用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而本章的学习主要是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将前面所学的运动和力联系起来。 聆听老师的问题,并跟随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用前三章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既可以对已学过的知识做提醒,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必修一整本书的系统性,还可以引出古代科学家对此问题的思考。 活动一:回顾历史、探究规律(对应学习目标1)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察与思考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不推不前,球不踢不滚等。这些例子说明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有什么关系?最早注意到这些现象得出结论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观察、思考得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 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即力是维物体运动的原因。二、伽利略的质疑和猜想1、伽利略观察小球的运动发现: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速度增大,可以认为有一个“加速因素”;而沿斜面向上滚动时,速度减小,可以认为存在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