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19课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时间坐标 经济秩序有序化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1943-1945年的欧洲、北非战场示意图 ▲美苏“冷战”两极格局 经济危机引发资本主义世界大动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各国经济建设 两极格局下社会主义建设的冲击 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弊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市场主导 + 国家宏观调控 ▲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 贫富差距大 一、经济秩序有序化 1、凯恩斯主义 1.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是“有效需求决定论”,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表现为实行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政府干预来扩大就业:国家增发货币、扩大信贷、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运用货币政策,扩大投资需求,即扩大政府开支,投资公共建设,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3.加强国家经济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干预的方式有: (1)一定程度的国有化和建立国营企业; (2)一定程度的经济计划; (3)以政府的开支、采购、税收等作为杠杆来调控经济。政府开支体系包括国防、行政、投资、社会福利、补贴和救济等。 ▲凯恩斯 (1)主要主张 (2)实质 国家干预经济 2、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则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 3、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增加征服在公共事业的开支 制定经济计划 利用经济杠杆宏观调控 一、经济秩序有序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美国: 1933罗斯福“新政”—政府增加就业机会、削减军费支出,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20C70S“滞胀” 80S“里根革命”,大幅度减税,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滞胀”—财政赤字 英国: 国有化改革,国企和私企共存的混合经济模式。 20C70S“滞胀” 1979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提出国有企业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 贫富差距 法国: 国有化&经济计划化 “辉煌30年”———滞胀” 扩大国有化措施,松弛财政、向富人加税、向地方放权、提高最低工资、发展高科技……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日本: 国家有效干预经济,通过计划诱导与宏观调控推动日本现代化道路。 基本确立市场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机制,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大大加强。 走出“滞胀” 一、经济秩序有序化 ▲“欧洲站立” 1970年各方购买力情况。 5、结果: 有一定成效,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20C70S,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 欧洲的经济购买力恢复 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各国再次调整,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6、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 ▲1945.12.27华盛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45世界银行 ▲1948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1995世界贸易组织 资本主义国际协调 调整生产关系,并未触动资本主义本质 一、经济秩序有序化 科技发展信息化 国家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积极兴办垄断私人资本无力兴办、适应新科技革命要求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国家就已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推广的主要组织者和科研经费的主要提供者。 ———梅宪宾《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爱因斯坦奇迹年” 1905,爱因斯坦成功解释光电效应(量子力学),同年独立完整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 1969年,摩托罗拉又接受订单为美月球航行研制提供通讯器。 20世纪初,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二战到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推动科技产业应用与发展 二、科技发展信息化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