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教案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俄罗斯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3.结合俄罗斯的实例,简要说明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 1.俄罗斯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其在世界能源供应中的地位。 2.俄罗斯铁路和管道运输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1.俄罗斯能源开发的国际合作及其意义。 2.西伯利亚大铁路线路选择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所侧重的设计学习内容,具体包括三部分,即“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世界能源大国”“西密东疏的铁路和管道运输线”。在思路上,这三部分按照由自然到人文,以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本讲为第2课时,围绕“世界能源大国”和“西密东疏的铁路和管道运输线”两部分内容展开,以中俄天然气战略合作为切入点,逐步引导学生从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开发,过渡到交通运输的布局与意义,最终理解俄罗斯在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全球地位及其对国际合作的影响。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中俄战略合作,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 俄罗斯除了有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还有哪些资源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结合已有知识讨论俄罗斯的自然资源。 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环节二 世界能源大国 1.自然资源丰富 【观看图片】观看下图俄罗斯代表性工业,总结其工业特点。 看图回答。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合作探究】读图指出俄罗斯工业区并说说其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 看图指出工业区。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材料分析】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性。 阅读图文材料。 2. 能源出口 【观看图片】展示图片,讲解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国家及其在世界能源供应中的地位。 分析图表。 培养学生通过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全球影响。 3. 能源开发的国际合作 【图文展示】展示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图片,讲解俄罗斯在能源开发中的国际合作。 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国际合作在能源开发中的重要性,并培养地理分析能力。 【合作探究】查找亚马尔半岛的位置,讨论气候等自然条件对该项目建设的影响。 环节三 西密东疏的铁路和管道运输线 任务1 :归纳俄罗斯交通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观看图片】讲解俄罗斯铁路的分布特点,重点介绍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俄罗斯主要铁路线,并分析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铁路分布的差异。 通过地图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俄罗斯铁路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思与学】“为什么俄罗斯的长途火车只有卧铺?”引导学生分析俄罗斯地广人稀的特点。 学生结合俄罗斯的地理特点,讨论长途火车只有卧铺的原因。 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俄罗斯地理特点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俄罗斯地广人稀,城市之间距离很远,火车通行时间长; 城市人口数量少,有通行需求的人数相对也少。 【合作探究】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找出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主要城市,并讨论其线路选择的主要原因。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西伯利亚大铁路线路选择的地理因素。 归纳明确:气候的影响:俄罗斯北部纬度高终年寒冷,有很深的冻土层,修建难度大,安全系数低;南部虽然地形多山,但纬度低,气候温暖。 资源的影响:俄罗斯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工业城市较多。 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南部人口与城市比较集中,运输需求量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