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六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 题,50分;共100分。 2.答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 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 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统一全国、创立科举制、暴政而亡”是对某朝代的史事概括。由此判断,该朝 代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2.七年级(1)班同学们以“大运河”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展示出如下成果汇报 卡,由此可直观看出隋朝大运河( ) A. 加强了中央对南方地区的控制 B. 使苏湖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C. 促使隋朝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 D. 工程规模大且加强了南北交通 3.郭沫若称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主要是因为( ) A.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她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 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六年级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4.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时间轴。其中①所处的朝代是( )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5.陈寅恪先生曾提出“诗史互证”的史学理论,即诗歌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 时的社会风貌。下列诗句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陈桥驿兵变 B.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玄奘西行 C.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分封制度 D.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开元盛世 6.“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 局相对稳定”。材料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 A. 五代十国 B. 金与南宋对峙 C. 辽和北宋并立 D. 蒙古族的兴起 7.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选项属于 历史观点的是( ) A. 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B. 唐太宗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C.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 唐朝灭亡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局面 8.“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 民起义( ) A. 平定了安史之乱 B. 给予唐朝统治致命打击 C.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D.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9.笔记有利于我们梳理整合所学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 独特的知识结构。下面是七年级某学生所做的历史课堂笔记。据此判断该学生学习 的内容是唐朝时期( ) ①641 年,文成公主入藏 ②630 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汗国 ③唐玄宗封大祚荣为 渤海郡王 ④皮逻阁派孙子赴长安朝见唐玄宗 A. 开放的社会风气 B. 民族交往与交融 C. 多彩的文学艺术 D. 繁荣的对外贸易 10.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唐太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B.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C. 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玄宗在其旧地设置都督府 D. 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渤海郡王 11.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历史直观、简明的反映。一位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搜 六年级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到以下图片(图 1—图 4)。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图 1 筒车 图 2 曲辕犁 图 3 鉴真塑像 图 4《清明上河图》(局部) A. 图 1 筒车是隋唐时期重要的交通工具 B. 图 2 农业工具的发明有利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