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89741

2 走月亮 教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449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月亮,教案
  • cover
2.走月亮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卵” “境” “穗”等字音,会写易错字“卵”和“稻”。 2.品读描写走月亮时的见闻、感受的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景色的美丽,以及“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愉悦与幸福。(重点) 3.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在月光下的见闻、感受。(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回想古诗,导入新课 1.交流诗句。 导入:夜晚,抬头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哪些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呢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走进美景 1.初读课文。 导入:这是一篇很美的散文,需要我们用情感受,用心体会。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难读的句子。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3.“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在月光下散步。 教师补充:走月亮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 4.课文中的“我”在月光下走过了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笔画下来。 ———小路、溪边、稻田、果园、田地。 5.在这些地方,“我”和阿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请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并填写。 我和阿妈走月亮 …… 走在月光闪闪的溪岸看( ) 走在宽阔平坦的村道听( ) 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闻( ) 走过沟水汩汩的稻田看( ) 走过硕果累累的菜地想( ) 6.学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词填写,交流。 我和阿妈走月亮 …… 在月光闪闪的溪岸看(溪水、卵石) 走在宽阔平坦的村道听(虫鸣、鸟飞、鱼跃) 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闻(甜香) 走过沟水汩汩的稻田看(丰收) 走过硕果累累的菜地想(快乐) 我和阿妈走月亮 …… 7.梳理板贴,形成画面。 (1)师生合作朗读。 引导:“我”和阿妈走月亮,走着走着,就走成了一首幸福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相机板贴:看、听、闻、想) (2)方法提炼。作者就是抓住了看到、听到、闻到、想到的,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二)细读品味,感受画面的美好温馨 1.过渡。接下来,让我们走近洱海,走进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2.(课件出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想象画面,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1)抓住“照亮了”体会反复的表达效果。 ①交流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点拨:从这些画面中我们体会到了月亮的明亮、柔和。 ②出示重点句比较体会。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村头的大青树、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 ③方法提炼。通过比较,我们关注四个“照亮了”,写出了月亮的“明亮”, 这样运用同一个词反复强调,能在情感上给人带来强有力的震撼,将事物的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这种手法就是反复———多有意思啊! 答题公式:运用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表达了_____。 ④师生接读。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照亮了——— ⑤想象说话。这明亮的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课堂作业本第四题) 发挥想象说一说。 月光照亮了( 丰收的果园 ),照亮了 (广阔的稻田 ),也照亮了 (弯弯的石拱桥 ),照亮了( 绿油油的草坪 )…… 引导学生找一找运用反复手法的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①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②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③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④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