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重点) 4.能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难点)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吟诵古诗,走进月夜 1.我们去江边观了钱塘江大潮,赏了傍晚的江景。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云南,和作者吴然一起———走月亮。 课件出示:2.走月亮 通过预习,老师请同学们来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 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预设:走月亮是云南白族的一种习俗。 是的,我国云南白族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 课件出示:我国云南白族的习俗,人们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 3.作者吴然我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上册,我们就学习过他写的文章《大青树下的小学》。他很喜欢自己的家乡,所以写下了许多关于自己家乡的文字,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边读边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 学习活动一: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2.刚刚同学们课文都读得很认真,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 疏通字词 淘洗 汩汩 坑坑洼洼 鹅卵石 庄家 稻穗 田埂 跃出 泼剌声 闪烁 镀亮 指名朗读,随文正音。重点指导“鹅卵石、泼刺、田埂、闪闪烁烁”中加点字的读音,提示“稻穗”的“穗”要注意与“惠”的读音区别。 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作业本练习。 课件出示: 作业本第2题 看来同学们课前都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圈出“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全文 小路、溪边,小水塘、村道,果园,稻田、溪岸,石拱桥,果园,庄稼地,菜地课件圈出:走过的地方 就走了这些地方吗? 预设:还有很多地方,这里有一个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 课件圈出:省略号 刚刚同学们找了了这么多地方,那你能接着把它读成一幅幅画面吗? 课件出示: 全文,出示作业本第4题 3.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指读作业本第4题),想想看,月下漫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预设:愉悦、自由、静谧、浪漫、惊喜、甜蜜、期待…… 那就请你把你的这些感受放进课文里,再次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梳理所见画面 1.刚才同学们都读了课文,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 试着概括相关画面。 2.预设:“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见了月亮从洱海边缓慢升起,照亮了点苍山、村头、大青树。 点拨:这是月亮升起时的画面。(板书:月亮升起) 3.引导:请学生根据第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先找到“我”和阿妈看到了什么,再想想这些景物出现在哪个地点,最后试着用四个字概括看到的画面。 预设:第四自然段,学生的回答:“我”和阿妈看到溪水、山草、野花、鹅卵石等景物。这些都是溪岸边的景物,所以我用“月下溪岸”来概括。(相机板书:月下溪岸) 预设:第六自然段,“我”和阿妈看到村道、稻田,听到秋虫唱着、沟水汩汩,闻到水果的甜香,我觉得可以用“月下田野”来概括。(相机板书:月下田野) 预设:第八自然段,“我”和阿妈看到天上有一轮圆月,闪闪烁烁的小星星,能不能用“月亮牵星”来概括 (相机板书:月亮牵星) 课件出示: 梳理画面 出示全文,第1-3自然段中出示文字:月亮升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