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亚》教案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归纳南亚的地形、气候特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以及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培养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 综合思维: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地理实践力: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南亚的地形、气候特征。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运用地图,归纳南亚的地形、气候特征; 3.依据资料,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4.依据资料,分析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南亚的地形、气候特征。 【难点】 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分析南亚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课时安排 南亚:2课时。 本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为1课时,整体采用“问题驱动—新知感悟—探究挑战—小试牛———思维梳理”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问题驱动:用板块运动与青藏高原隆起示意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知感悟:讲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初识南亚的国家———为下一步探究提供知识或理论基础; 探究挑战:分组完成探究南亚的地形、气候特征活动,通过南亚地形图归纳南亚的地形及气候特征,熟悉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一年分三季的气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小试牛刀:本节知识相关考题练习———解题能力提升; 思维梳理:知识梳理———强调重点,查漏补缺。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驱动 【图片展示】板块运动与青藏高原的隆起示意 【提出问题】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 ②议一议,举例说明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南亚产生了哪些影响。 思考回答: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边界,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对你南亚的季风气候有深刻影响。 通过青藏高原隆起成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 新知感悟 一、位置与国家 【展示图片】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 【提出问题】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 【提问】南亚都有哪些国家? 南亚国家中,哪个国家面积最大?哪些是内陆国?哪些是岛国?哪些是临海国?哪些国家与我国陆地相连? 1.互动交流:描述大洲位置应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入手。 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处于热带。 海陆位置: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北靠喜马拉雅山脉。 2.读图标画:找出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规范学生描述位置的用语,通过追问加深其位置的影响。 环节三 活动探究 二、三大地形单元 【展示图片】南亚地形分布 【提出问题】1.读右图,找出苏莱曼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若开山脉,说出这些山脉与南亚范围的关系。 2.读图找出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归纳南亚地形特征。 3.沿等高线地形图上某一方向所画出来的垂直断面图,称为地形剖面图。图为在南亚地形图上,沿 78°E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结合右图,说出图中字母所处地区的地形区名称。 4.读图,判断德干高原东、西部的地势高低,并说明理由。 5.填表对比印度河与恒河。 读图分析并归纳 1.南亚地处兴都库什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以南,苏莱曼山脉以东,若开山脉以西。 2.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以平原、高原为主;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3.A为喜马拉雅山脉;B为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4.地势西高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