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亚》教案 第1课时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人地协调观:掌握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 综合思维:了解中国与西亚的关系。 区域认知: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 地理实践力:分析西亚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地图,描述西亚特殊的地理位置。 2.能运用地区,描述西亚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根据气候特征,分析西亚自然地形环境特征及对当地农牧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西亚的地理位置。 2.西亚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 【难点】 干旱的自然环境对西亚农牧业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西亚:2课时 本节教材内容较多,内容较复杂,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2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整体采用“材料导入—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 材料导入:充分运用课本上的“发现”材料,展示“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图文资料,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的“一带一路”规划,建立起中国与西亚的联系,在古今中国与西亚紧密联系的纽带下,发现西亚、了解西亚、分析西亚; 探究学习:给出西亚的地理位置地图,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找出西亚“五海三洲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了解西亚地形地势特征; 小组合作:4~6人为一小组,给出西亚的气候分布图,设置问题,先引导学生分析西亚的气候特征,在根据气候特征,分析干旱气候条件下当地的农牧业发展特色; 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材料导入 【展示材料】展示课本上的“发现”材料 【提出问题】(1)说一说,“丝绸之路”主要经过哪些地形区? (2)唐朝诗人张籍云:“无数铃声遥过,应驮白练到安西。”想一想,诗中的“白练”是什么?“丝绸之路”主要的贸易商品有哪些? (3)议一议,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我国与西亚和中亚的交流有哪些促进作用?对我们今天共建“一带一路”有哪些启示? 快速思考, 简要回答。 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和今天的“一带一路”,让学生知道古今中国都与西亚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种关联中,引出“西亚”这一主题。 过渡 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一带一路”,都与西亚有着紧密的联系,那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西亚的面纱,走进西亚、了解西亚。 环节二 探究学习 一、五海三洲之地 【展示图片】亚欧大陆轮廓。 【提出问题】读图:西亚在亚洲的哪里? 【展示图片】西亚国家和地区分布。 【提出问题】读图:西亚有怎样特殊的地理位置? 读图,从亚洲全局图定位西亚的位置,再详细看西亚的地理位置。 区域地理从大范围入手,逐步缩小范围,详细了解局部地区。 归纳总结:西亚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三洲,介于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里海五海之间,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展示图片】西亚地形分布。 【提出问题】读图:西亚主要有哪些地形区? 【展示图片】西亚地形分布。 【提出问题】读图:西亚重要的海峡、运河有哪些?沟通了哪些海洋? 读图,找出西亚主要的地形区和重要海峡、运河等地理事物。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归纳总结:西亚主要地形区有: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伊朗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 主要海峡、运河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霍尔木兹海峡,沟通波斯湾和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过度 西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特征,对当地气候会有什么影响呢?这样的气候环境对当地农牧业又会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深入学习吧。 环节三 小组合作 二、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 【小组活动】读图分析西亚的气候特征。 【展示图片】西亚的气候类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