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91671

专题04 物态变化——2025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习题(原卷版+ 解析版)

日期:2025-05-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3846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汇编,解析,原卷版,习题,分类
    专题04 物态变化 一、填空题 1.(2022安徽)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熔化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分析与判断。“铁化如水”说明固态铁在高温下变成液态铁水,属于熔化现象。 2.(2021安徽)在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的顶部,有一个叫集热窗的装置,里面装有一种叫正十一烷的物质。这种物质在白天温度高时为液态,夜间温度低时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从而起到控温作用。 【答案】凝固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分析与判断。“祝融号”火星车顶部的正十一烷,白天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熔化为液态,夜间温度降低时又凝固成固态,放出热量,因此能够起到控温作用。 3.(2020安徽)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饮料瓶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现象。 【答案】液化 【解析】眼镜片上出现的“水雾”饮料瓶上出现的小水珠都是空气中气态的水蒸气遇到低温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 4.(2017安徽)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熔化 【解析】晶体吸热,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熔化。 5.(2016安徽)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由于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引 蒸发(或汽化) 【解析】由题意知分子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故脱离液体分子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分子由液体脱离跑到空气中变为气体水蒸气,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蒸发(或汽化)。 二、选择题 6.(2024 安徽)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 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 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分析与判断。“炙化其中油蜡”是油蜡由固态变为液态,为熔化过程,A、B项错误;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变为固态,为凝固过程,C项正确,D项错误。 7.(2018安徽) 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min B.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800C C. 在第30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在第10min到第25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分析图象可知,图象中呈水平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物质的熔点,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该物质从第10分钟开始熔化,到第25分钟左右结束,约进行了15分钟,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D错误,B正确;C、在第30min熔化完成,该物质处于液态,故C错误。 8.(2017安徽)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 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 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